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阅读教学和学习中,就论重要性而言,阅读首当其冲。近年来,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本)明确规定将英语阅读能力分为九个等级,而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必须要在毕业之前达到七级目标。然而,在现实中,事实并非如此,学生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课堂表现不尽人意,尤其是体裁分析能力弱。同时,教师阅读教学的中心放在语法和词汇,而忽略了对文章的内容解读。这些都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阻力。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作者试图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自己实习学校商洛中学高一英语阅读课堂中,探讨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上的可行性。思维导图是由托尼巴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强大的认知工具,它可以通过使用线条,符号,关键词,色彩和图像把冗长复杂的信息转化成多彩,容易记忆且有逻辑性的图表。在中国,许多研究者探索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并掀起了对思维导图应用的热烈讨论。本论文以大脑科学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等作为研究理论支撑,以阅读体裁为切入点,探索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针对研究背景,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2.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课堂对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起到什么影响?3.如何更好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课堂中?本研究选取商洛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共119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验,在实验中采用文献法、实验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并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这也进一步证明,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是可行的,有效的。在本研究中,把思维导图引入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要求,同时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的形成,而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最重要的该研究促进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当然,由于个人教学经验欠缺,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在最后,本文还对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不完美的个人建议,以期能对未来大家的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