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口老龄化给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作为基础变量的人口因素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国,在享受了近40年“人口红利”的快速经济发展后,中国已然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不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将通过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投资、需求结构变动和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专注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面的影响,尝试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以人口因素为主的社会发展现实,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来论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为我们认识并理解我国老龄化现实提供一种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发展视角的考察。本文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基于目前流行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总结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基于人口转变理论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回顾、文献综述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对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和分析。第三部分,立足于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现实、不同部门的劳动力数据和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和实证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述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其中定量实证部分主要基于数据基础考察老龄化对中国劳动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参与度等几个重要劳动力指标的影响,其中着重对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退休年龄延迟、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等政策与现实背景,将退休年龄延迟及受教育年限延长、城镇化引起的劳动人口流动等因素纳入劳动力参与度、劳动力供给量的考察,结合理论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量的综合影响。第四部分,基于文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结合相关政策背景、经济背景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再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其一,仅考虑受“人口年龄结构效应”影响的2010-2050年中国劳动力数量预测数据如表4-5。中国有效劳动力数量将从2010年的74910.9万上升至2015年的76264万人达到顶峰,这与当下中国实际情况相符;从2015年至2050年,中国实际有效劳动力数量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到2050年有效劳动力数量下降至64965.4万人。由于未来劳动年龄人口中45-64岁的中高龄劳动年龄人口占的比重又逐渐升高,同时伴随25-44岁占的比重的相对降低,即使未来各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保持2010年的水平不变,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也会引起总和劳动参与率出现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2020年左右以后将变得更加明显。换言之,如果即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保持不变,而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则未来的劳动力人口也会减少。其二,方案二(基于劳动参与模式预测模型,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到2050年,方案二(即基于劳动参与模式预测模型,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显示劳动力数量将下降至6.18亿,这相当于201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量的82.5%方案三 (即基于劳动参与模式预测模型,维持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显示劳动力数量将下降至6.08亿,相当于201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量的81.14%,劳动总供给量下降趋势相似,但2050年劳动供给总量方案二较方案—多出0.1亿。。方案二、三中显示的中国总劳动力供给在2010年之后都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方案二、方案三对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其一在于尽管方案二、三劳动供给总量变动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方案二劳动供给量在每一时点都高于方案三条件下,说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供给下行的效果;其二在于方案二中起始于2016年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效果于2030年后才逐步显现出来,但效果比较有限,并且2040年之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效果逐渐减小。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不管是方案一或者方案二,在2030年后劳动供给量的变动趋势相似且总量差别不大,可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减缓劳动力总供给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三,延迟退休年龄对于缓解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的作用并不明显。2020年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倾向于提高60-64岁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总供给量下降速度较方案一有所减缓。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方案二或者方案三在2030年后劳动供给量的变动趋势相似且总量差别不大,可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减缓劳动力总供给逐渐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