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逐渐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城市传统工业不断衰落使得许多旧工业建筑被闲置和废弃。旧工业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体现出城市发展历程,对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与再利用有着重大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领域做了几十年研究实践,已经走过最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逐渐进入成熟时期,而我国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正确认识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给城市空间品质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实现新旧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和谐共生,实现城市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与多样文化集合体的功能,以增强它的可读性,延续城市文脉、重塑场所精神、重拾历史记忆,进而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仍然是建筑师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总结了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不足。以此为基础,从总体策略层面探讨了不同的改造模式,从建筑群体层面分析了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城市空间、生态景观、历史文脉的关系,最后从建筑单体层面总结了立面改造、空间改造、建筑体量改造的手法。并详细剖析了笔者参加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实践——柳州工业博物馆,对相关策略和手法进行了检验。全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并对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进行阐释界定,提出论文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阐述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对当今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对国外和国内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部分。第三章分别在总体策略、建筑群体、建筑单体三个层面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和手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第四章以笔者参加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工程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总体过程,对第三章总结的策略手法进行实践检验。第五章为本论文的结语,反思了笔者参加的工程实践,并探讨了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