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及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浓度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EDLS浓度在1、2、3级老年EH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诊断标准,选取2008年7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EH患者60例,按指南标准分为EH1级组、EH2级组和EH3级组共3组,每组各2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血压正常的老年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EH各级组匹配。所有受试者均于超声检查同日清晨禁食12h后抽空腹静脉血3mL,测定血浆EDLS含量,同时,应用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和L11-3高频血管探头,参照Ce1ermajer等介绍的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选择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每位患者检查前至少平卧休息20分钟,在安静,室温保持22~25℃的房间里,由一位固定且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对其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测。检测时受试者取仰卧位,右上肢外展15度,以肘上3~7cm的肱动脉为测量目标,取其纵切面,同步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以心电图R波判断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垂直距离周期,每次测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在测定休息时肱动脉基础内径(Do)后进行反应性充血实验,将血压计袖带绑于肘下,充气加压至300mmHg,5min后迅速将袖带放气减压,放气后60~90s内测肱动脉内径即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D1)。休息15min,待肱动脉内径恢复至基础值时,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测3~5min内肱动脉最大内径即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2)。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D1一D0)/Do×100%,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D2一D0)/Do×100%。结果:1.老年EH患者血浆EDLS总体水平是升高的,但EH各级组男女间无差异,对照者、EH1级组、EH2级组、EH3级组的血浆EDLS水平呈逐渐明显升高,并且EH各级组之间以及EH各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浆EDLS水平在统计学上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超声检测结果显示:(1)在基础状态下,4组间肱动脉内径(D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反应性充血后对照组的肱动脉内径(D1)明显增宽,而EH各级组均无显著变化.但各实验组间D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各实验组肱动脉内径(D2)均明显增宽,但各实验组间D2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EH1级组、EH2级组、EH3级组的FMD呈逐渐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EH各级组FMD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EH各级组之间FMD相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EH各级组之NMD以及EH各级组NMD分别与对照组N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表明FMD与血浆EDLS释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06, P<0.01)。结论:老年EH早期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血压水平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能力成反比,即血压水平越高、病情越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越差,同时老年EH有血浆EDLS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与血压升高的幅度呈正相关,老年EH患者血浆EDLS水平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血浆EDLS水平可影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