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在我国广泛分布,可感染多种鳞翅目农业害虫,如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具有资源丰富、繁殖力强、专性寄生、主动寻找宿主、不污染环境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且寄生率即等于宿主的死亡率,因此,该自然天敌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在宿主的血淋巴中,靠其体壁直接吸收可溶性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和可溶性糖类等,所以宿主血淋巴中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含量直接影响中华卵索线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进程。为了搞清楚宿主血淋巴的生化环境是如何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快速生长期(寄生4天后),搞清楚血淋巴的多种生化成分的基本参数,为研制接近于索科线虫生长发育的体外培养基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感染期棉铃虫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海藻糖、还原性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与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棉铃虫1天,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大幅度下降,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是如此变化;感染2-3天的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变化不大,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升有降;感染4-6天的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急剧上升。以上研究表明,中华卵索线虫寄生棉铃虫时,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朝着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的方向进行。对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棉铃虫不同时期血淋巴中还原糖、海藻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进行了研究。感染的1-3天,棉铃虫血淋巴还原糖含量低于对照组;4天后,棉铃虫血淋巴还原糖含量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棉铃虫血淋巴中海藻糖的含量情况与还原糖的不同,在感染的1-3天,棉铃虫血淋巴海藻糖的含量和对照组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4天后,棉铃虫血淋巴海藻糖含量低于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了感染和未感染的棉铃虫血淋巴游离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血淋巴的软脂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的含量都比其它类型脂肪酸的含量高得多;感染和未感染棉铃虫血淋巴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均在80%左右,不饱誊硕士学位论文八IASI’l:R’S’I’IIESIS和指数在1.67一6.27之间;在感染1一3天,感染组血淋巴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逐渐下降,饱和脂肪酸情况相反;4天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逐渐上升,饱和脂肪酸情况又相反。 用培养基Tc一199+20%热灭活胎牛血清对中华卵索线虫进行体外培养,结果与中华卵索线虫在宿主体内寄生的最后几天情况相近(王国秀,2001),取得了该线虫体外培养前期的成功,但未获得最终成功。根据中华卵索线虫寄生棉铃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还原性糖和游离脂肪酸等含量变化情况的分析,在索科线虫体外培养的中后期,应逐步更换游离氨基酸和还原性糖含量较高的培养基或逐步添加这些物质;同时要根据线虫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时调整培养基中各种游离脂肪酸的比例和含量。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揭示了中华卵索线虫寄生的微环境—棉铃虫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还原性糖、海藻糖和游离脂肪酸等生化成分在中华卵索线虫寄生下的动态变化情况,而国外仅仅研究索科线虫感染宿主一天后的一些生化成分的含量情况,不能够反映索科线虫在宿主体内整个寄生期(7天)的营养需求变化情况。本研究成果对中华卵索线虫体外培养最终获得成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