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力网络等值是减少潮流计算量的有效手段。等值网络中存在电源(或分布式电源)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在对含有分布式电源的网络进行等值时,输电成本的计算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是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论文基于电网功率分布理论和支路费用守恒原理,在电力网络断面潮流已知的条件下,建立输电成本计算模型,分别计算等值前后网络中各节点电价,比较等值前后含有电源的网络节点成本,并指出有源电网在等值过程中输电成本的计算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网络等值是减少潮流计算量的有效手段。等值网络中存在电源(或分布式电源)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在对含有分布式电源的网络进行等值时,输电成本的计算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是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论文基于电网功率分布理论和支路费用守恒原理,在电力网络断面潮流已知的条件下,建立输电成本计算模型,分别计算等值前后网络中各节点电价,比较等值前后含有电源的网络节点成本,并指出有源电网在等值过程中输电成本的计算结果会发生变化。以IEEE39节点系统为算例计算分析,指出在被等值网络中电源容量较大的情况下,电网等值对网
其他文献
电网稳定分析至关重要,电力系统仿真已经必不可少。负荷模型的准确与否对仿真的有效性影响很大,但是建立反映实际负荷特性的负荷模型仍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风力发电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因为风力电源一般都接在配网一侧,所以在稳定分析时风电是归于负荷侧,发电机模型已经不再适合,而应该考虑对应的负荷模型。本文从负荷模型的角度出发研究风力发电发电对区域负荷建模的影响,论文仿真研究了随着风力发电比例增大对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简称EVs)作为一种能源利用率高、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然而,大规模EVs的接入将成为未来的电网挑战。尤其是大量电动汽车无序接入配电网后,会引起变压器和线路过载、电压偏差等负面影响。这些主要是由车主的用车行为习惯引起的,即EVs闲置后立即进行充电。若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优化调控却能极大地削弱其对配电网的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电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与动力需求结构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变化,微型燃机发电技术得到了电力、能源等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由于其能源转换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作为一个典型的并且切合实际的电力系统供电解决方案已经被广泛接受。三级无刷发电机组是微型燃机发电机组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其励磁控制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发电机的运行性能。现代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式励磁控制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
目前煤矿井下变电站监控系统一般分为三部分:地面监控主站、井下监控分站、电力监控保护装置。井下监控分站作为监控保护器和地面监控主站之间的转接设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分。它将井下采集到得各种信息及时的反应给地面监控站,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的是井下监控分站的相关内容。本文研究的井下变电站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内容,硬件设计选
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一种智能的接入形式,微网在提高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减弱对电网稳定性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微网中,直流侧配置储能单元的微网逆变器能够有效平抑功率波动,在维持微网电压和频率稳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就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s, VSG)控制策略的微网逆变器展开研究,借鉴传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控制策略和稳定性分析方法,对
振动控制是一个关系到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代,对精密仪器进行隔振变得愈发重要。随着高新设备的应用,对振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有效地减小振动及其带来的危害,是振动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被动隔振中,通常采用弹簧、橡胶等进行隔振,但是在隔离低频振动上却没有什么显著效果。有效降低隔振器的固有频率,是十分重要的。新型的准零刚度隔振器能够达到较低的固有频率,在对低频振动进行隔离时,主要是根据正、负
本文介绍了电压调整模块(VRM)常用的建模方法和控制方法的原理,着重研究了VRM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引入了无源控制的概念。首先介绍集成磁件的电路建模方法,为两相平面磁集成VRM建模奠定基础。然后,先从推导两相VRM的无源控制规律入手,建立两相VRM的数学模型,给出无源控制规律的推导过程,并在MATLAB7.0软件的Simulink中进行仿真验证,证明无源控制方案可以应用到两相VRM中,并且可以改善其
为加强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监督检测,补充实验室油色谱测试以及弥补传统在线监测装置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随动式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并进行了开发。该装置体积较小,安装方便,可随时拆卸于各重点监测的缺陷变压器之间。经过了一年多的现场运行,本装置运行稳定,测试数据准确,与实验室色谱分析数据相比较,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本装置的研制成功,与实验室的色谱分析、固定式的在线监测装置及便携式色谱仪器一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