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货币的出现冲击现有货币理论并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首先,电子货币的出现冲击现有货币层次的划分;其次,现有的货币供需理论难以解释电子货币出现后货币供需的变化;第三,无论是基础货币总量还是货币乘数都受到电子货币内生性的影响;最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关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官方和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涌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文献主要基于广义电子货币进行分析,基于狭义电子货币进行研究的文献寥寥无几。广义电子货币概念项下包含的借记卡和贷记卡只是代表新的、更方便的支付手段,而不是新的支付系统,本质上并没有脱离现有的货币体系,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较小。而狭义电子货币主要指智能卡和数字现金,代表潜在革命性意义的新的支付系统,资金的支付并不依赖于银行账户的资金转移,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冲击较大。二是现有文献较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少量定量研究文献也主要基于广义电子货币概念,缺乏基于狭义电子货币的定量分析文献。基于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有利于更准确把握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从而为央行制订货币政策、设置电子货币监管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首先对狭义电子货币的属性,即狭义电子货币到底是不是货币进行了详细论证,由于狭义电子货币具备货币最重要的交易媒介职能,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蕴含在交易媒介职能中,因此,本文认为狭义电子货币属于货币。其次,基于狭义电子货币的属性界定,本文进而分析了全球狭义电子货币发展现状。第三,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三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狭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第四,本文实证研究了狭义电子货币对短期利率和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狭义电子货币的使用并没有提高货币乘数,表明当前狭义电子货币的货币创造效应仍然较小,此外,狭义电子货币通过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导致短期利率上升。最后,本文根据所得结论,就狭义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