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是表面流人工湿地在进行净化污水、营建园林景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沈阳浑南新区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变化的调查,对植物群落的特征(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群落的种群数量特征、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植物群落动态)与功能(植物群落的生物量、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吸收氮磷的量、植物群落景观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城市表面流人工湿地在实现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科学的植物群落配置与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上,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主要有芦苇、香蒲、菖蒲,但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有新的伴生种类的出现与消失,同时对各种植物的物候进行观测与记录。4月下旬开始萌发的植物为芦苇、香蒲与菖蒲;5月下旬出现荇菜与藨草;6月下旬荷花盛开;7月-9月出现少量的红蓼与水蓼,荇菜与荷花开始枯萎;进入9月中旬以后,芦苇最先开始枯萎,直到10月中旬,表面流湿地植物群落进入休眠期。另外,对新种群的出现与人工栽植的种群的消失做可能性分析。植物群落的种群数量特征主要从植物种群的密度、植物种群个体总数量、植物种群的盖度、植物种群的频度进行测定。各植物种群的密度、个体总数量、盖度、频度随着季节与种类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种群密度的测定得知芦苇、香蒲、菖蒲、藨草、红蓼、水蓼的密度逐渐增加,芦苇的密度变化程度最大;通过对种群个体总数量的测定得知芦苇、香蒲、菖蒲、藨草的个体总数量从4月底至9月上旬不断增加,且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上升最快,在8月底基本停止生长,个体总数量测定基本不变,而荇菜在6月下旬的个体总数量较大,随着荷花的增加,个体总数量下降,荷花在7月中下旬个体总数量最大;植物种群的盖度测定是逐渐增大的,菖蒲在4月下旬-5月中旬的盖度最大,荇菜在6月中旬的盖度最大,但随着荷花的增加盖度下降,荷花在7月下旬时的盖度最大,7月中下旬荷花的盖度最大;在植物种群频度的测定中,4月下旬至5月下旬香蒲的频度最大,5月下旬至6月下旬荇菜的频度最大,7月中旬荷花的频度最大,8月中旬以后香蒲的频度最大。植物群落的外貌与结构随着种类的变化与高生长的变化而变化。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水平结构由芦苇、香蒲、菖蒲组成,三者的高度相近,层次不明显;5月下旬至6月中旬,水平结构由芦苇、香蒲、菖蒲、藨草、荇菜组成,层次由高到底顺序为芦苇、香蒲、菖蒲、藨草、荇菜;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平结构由芦苇、香蒲、菖蒲、荇菜、荷花、藨草组成,层次有高到底顺序为香蒲、芦苇、菖蒲、藨草、荷花、荇菜;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水平结构由芦苇、香蒲、菖蒲、藨草、水蓼、红蓼、荷花组成,层次结构由高到底顺为为香蒲、芦苇、菖蒲、藨草、红蓼、水蓼、荷花;8月中旬以后,水平结构由芦苇、香蒲、菖蒲、藨草、红蓼、水蓼组成,层次结构由高到底顺序为香蒲、芦苇、菖蒲、藨草、红蓼、水蓼。植物群落动态的研究主要从种群的动态与对水面竞争能力两个方面分析。通过对种群动态研究中得知:芦苇生长呈向种群内部扩散趋势,而香蒲生长则成向种群外部扩散趋势;荷花种群在水面生长能力强于荇菜种群,香蒲种群在水面生长能力强于菖蒲种群。通过对植物种群单株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测定中可知:4月底-6月中旬,单株菖蒲生物量>单株香蒲总生物量>单株芦苇总生物量,单位面积菖蒲生物量>单位面积香蒲生物量>单位面积芦苇生物量;6月下旬生长末期,单株菖蒲生物量>单株香蒲总生物量>单株芦苇总生物量,单位面积芦苇生物量>单位面积菖蒲生物量>单位面积香蒲生物量。且植物群落从萌发开始生物量不断增加,8月生物量达到最大,9月以后的生物量下降。通过对单株植物地上部分吸收氮、磷的量上可以看出:相同种群的单株植物在2区栽植后吸收氮磷量大于在1区栽植后吸收氮磷量;种群单位面积的吸收氮磷能力比较为:芦苇吸收能力>菖蒲吸收能力>香蒲吸收能力。通过调查居民对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评价可知,居民对开花效果较好的荷花种群、荇菜种群以及常绿的菖蒲种群的景观效果较为认可;芦苇种群叶色变黄较早,9月中旬以后景观效果不佳;香蒲种群夏季虫害发生较严重,居民利用程度较小。另外,通过对植物种群高度、密度、动态、物候的研究结果,与居民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园路、小品、假山造景元素的评价相结合,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