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研究了柑桔体细胞杂种对脚腐病的抗性鉴定方法、抗病机理及引起柑桔脚腐病的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所分泌的毒素,结果摘要如下: 1.比较了柑桔枝条接种菌丝块法和叶片接种菌丝块法的鉴定结果,证明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利用柑桔叶片接种菌丝块的方法可用于柑桔对脚腐病的抗性鉴定。 2.比较了P.parasitica毒素处理柑桔幼嫩叶片和叶片接种菌丝块的鉴定结果,证明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利用毒素处理柑桔幼嫩叶片的方法可用于柑桔对脚腐病的抗性鉴定,解决了柑桔体细胞杂种对脚腐病的抗性鉴定问题。 3.利用枝条接种菌丝法、叶片接种菌丝法和毒素处理幼嫩叶片法对一批柑桔体细胞杂种进行了鉴定,结果均表明:枳+酸橙为高抗类型;酸橙+兰普来檬、枳+印度酸桔、蚝壳刺+哈姆林甜橙、飞龙枳+伏令夏橙为抗性类型;酸橙+澳洲指桔、酸橙+印度酸桔为中抗类型;其余为感病类型。结果还表明:融合亲本之一为高抗类型,其融合后代均表现为抗性或中抗,其抗性程度介于双亲之间;两个感病亲本之间的融合后代仍为感病类型。 4.研究了苯丙烷类代谢与柑桔对P.parasitica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健康组织中,抗病类型柑桔中苯丙烷代谢的产物木质素、酚类物质及柑桔植保素DMC的含量高于感病类型;在病原侵入后,抗性类型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升高速度快、峰值高,感病类型柑桔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升高速度慢,只在发病后期才出现峰值。同时,在健康的柑桔组织中,苯丙烷类代谢的定速酶PAL活性也是抗病类型高于感病类型;接种后抗性类型PAL活性急剧升高,并很快出现峰值,而感病类型的PAL活性则升高缓慢,且峰值低,还研究了PO、PPO活性及PO同工酶与柑桔抗病性的关系。 5.研究了柑桔植保素DMC的提纯、测定方法,不同抗性柑桔与DMC含量的关系及DMC对P.parasitica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健康柑桔组织还是感病组织,无论是枝条还是叶片中均存在DMc,不同抗性的柑桔所含DMC的量不同,抗性类型含有极高的DMc,枝条中DMc的含量高于叶片。在离体条件下,DMC对P.parasitica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6.研究了PR一蛋白与柑桔对P.parasitica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柑桔中存在PR-蛋白,在柑桔的PR一蛋白中含有几丁质酶和p一1,3·葡聚糖酶,抗感柑桔类型在病原侵入后PR一蛋白的变化有所差异,抗病类型的几丁质酶和卜1,3一葡聚糖酶的活性迅速被诱导而使活性迅速升高,而感病类型在整个病程中,两种酶的活性则升高缓慢,在离体条件下,几丁质酶和p一1,3一葡聚糖酶共同作用引起柑桔寄生疫霉菌丝顶端膨大而破裂,从而抑制其菌丝生长。 7.研究了寄生疫霉毒素产生的最适条件:G:培养液、pH值4一6,温度25一28℃及黑暗与光照交替条件下培养28天以上。 8.研究了尸少口产口了沼‘口毒素的致毒作用,表明:P.Parasitica毒素可对不同科的植物致毒,是一种非寄生专化性毒素伽HST),不同抗性类型的柑桔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P.parasitica毒素可引起柑桔叶片中PAL、PO活性升高,但对PPO活性有抑制作用。 9.研究了寄生疫霉毒素提纯的方法,并用SePhadexG一50和G一200对寄生疫霉毒素进行了纯化。 10.研究了寄生疫霉毒素的溶解性、稳定性,该毒素可溶于甲醇、乙醇及热的丙酮,对热和p一D一葡萄糖酶稳定而对胰蛋白酶和酸解敏感。该毒素可与考马斯亮兰和葱酮试剂反应,证明是一种糖蛋白。 11.研究了毒素中糖的组分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分,毒素中糖基的组分为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蛋白质由14种氨基酸所组成,富含亮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其分子量为1卜12 KD。 本文还就柑桔的抗病机理与抗性鉴定、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性遗传及其机制、柑桔寄生疫霉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