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已和海外地区产生联系了。同时,自《山海经》开始,中国文学中源源不断地出现了很多描写与想象海外国家及其居民的文学作品。到了明代,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展开而更为兴盛。
本论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明代描写海外国家(地区)及其居民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总体性与综合性的形象学分析。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明代三本重要的游记“西洋三书”中的海外国家形象,揭示了这些海外国家形象背后所反映的明代人看待异族的思维方式和深层文化心理。然后分析了明代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的形象,发现明代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存在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类作品受《山海经》以来的神话作品和古代有关海外的民间传说的影响,仍然只是纯粹地把海外地区描写成一个充满虚幻离奇与神秘荒诞色彩的海外世界;一类作品则强化了对外国与异族的歧视,强调甚至是夸大了海外国家的落后与野蛮,把海外国家的国际地位设定得更低;另一类作品受明代中后期日益繁荣的中外贸易的影响,把海外国家被描写成一块具有发财机遇的经商福地。
本论文分析了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海外国家形象之异同,勾勒了明代文学中的海外国家形象发展演变的轨迹,揭示了这些海外国家形象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明代文学中的海外国家形象是怎样从历史到文学完成自己的构建的。探索了明代文学中的“自我”是怎样塑造“他者”形象的,揭示了明代人对海外国家进行想象和描写背后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