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嵴属于APUD系统的一种内分泌性肿瘤,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根据遗传特性,嗜铬细胞瘤可分为遗传性与散发性。与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相关的易感致病基因有VHL、NF1等基因。虽然嗜铬细胞瘤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国外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对嗜铬细胞瘤患者常规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并认为24%的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也具有可疑遗传致病因素,其中VHL基因作为研究嗜铬细胞瘤突变最早、检测到突变最多的基因,目前已被列为遗传性嗜铬细胞瘤突变筛查的首选基因,但国内在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进行VHL基因突变检测研究工作尚未开展。VHL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编码pVHL,主要通过调节HIF mRNA的产生、正确组装细胞间纤维素、调控细胞增殖过程及调节碳酸酐酶9、l2的表达等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HIF-α作为pVHL的β亚功能区结合的活性亚单位,也是VEGF表达的上游调控因子之一。在缺氧、pVHL突变导致功能失调等情况下,HIF-α及其下游靶基因产物VEGF等过表达,可促进肿瘤发生、生长,并为肿瘤的浸润、转移提供了必要条件。VHL基因突变与VHLD相关,根据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将VHLD分为两类:I型(不合并嗜铬细胞瘤)和Ⅱ型(合并嗜铬细胞瘤)。国外现已开展联合检测HIF-α和VEGF,将其作为肿瘤诊断的新手段,并且以HIF-α作为靶点的治疗研究也在开展中。国内对于合并嗜铬细胞瘤的VHLD中HIF-α与VEGF的表达研究未见报道,对于肾透明细胞癌中HIF-α与VEGF的表达仅有少量研究报道。本项研究分析、总结了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通过检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VHL基因突变、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相关性,以及部分肾透明细胞癌中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相关性,试图探索VHL基因突变与嗜铬细胞瘤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在泌尿系肿瘤中HIF-α、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果:(1)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总结分析:通过对91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及5个家族中19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观察及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散发性与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相关生化检查、遗传学等方面仍具有一些差异,但在影像学及病理改变方面差别并不显著。(2)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VHL基因检测、HIF-α表达与VEGF相关性研究:应用General PCR、Touchdown 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筛选出的40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中VHL基因突变、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例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在VHL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1例为572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C,该突变导致120位编码氨基酸由R转变为T,2例为623位核苷酸处插入一重复核苷酸T(^TTTGTtG),导致下游读码框移位。这3例突变在其余37例患者和50名健康个体对照组中均未见到,也未见国内外相关报道。3例突变携带者中HIF-1α、HIF-2α、VEGF表达均明显增高,未检测出VHL基因突变的嗜铬细胞瘤中有11例HIF-1α表达增高,12例HIF-2α表达增高,并分别与VEGF表达相关。(3)肾透明细胞癌中HIF-α表达与VEGF相关性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中HIF-1α、HIF-2α的表达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肾透明细胞癌中有28例HIF-1α表达增高,25例HIF-2α表达增高,并分别与VEGF表达相关。结论本项研究在国内首次证实了部分散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在编码pVHL的β亚功能区的VHL基因第2外显子区域存在可能致病的突变。另外,研究表明在嗜铬细胞瘤突变组织中或部分肿瘤组织处于缺氧情况下,HIF-1α、HIF-2α的表达增高,并分别与VEGF表达相关,可能参与了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部分肾透明细胞癌中也可能具有与嗜铬细胞瘤中相类似的情况。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泌尿系肿瘤基因诊断以及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