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降粘机理和结构化学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油溶性稠油降粘剂。采用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 运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对引起稠油高粘度的主要成分:胶状沥青质及其双层和三层似晶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还计算研究了降粘剂与双层似晶结构的降粘作用机理。发现降粘剂分子中的磺酸基团能与胶状沥青质分子形成较强的氢键,并破坏胶状沥青质分子间的氢键,将双层似晶结构的胶状沥青质分离。还发现降粘剂分子中的烃基可与双层胶状沥青质分子的烃基形成整齐的共晶结构。不对称的极性基团可阻止胶状沥青质多层似晶结构的有序生长,从理论上展示出设计的降粘剂具有降粘和降凝双重作用。 依据计算结果提供的信息开展了相应的合成实验研究,实施中采用多次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和各单体加入时间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进行合成研究,探索出合理的合成路线,合成出一种集多种官能团为一体的新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对合成的降粘剂分离提纯后进行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发现在662cm-1和1497cm-1处出现磺酸基和苯基的特征吸收峰;紫外光谱在292nm附近显示出苯基的特征吸收峰。光谱分析表明设计的目的物已被合成出。采用蒸汽压渗透法测定目的物的数均分子量为973。 降粘和降凝性能测试发现,对新疆克拉玛依原油的稠油70℃时的平均降粘率达80%。45℃时的降粘率达86%。将渤海油田稠油的凝点降低13℃。表明本文合成的降粘剂具有降粘降凝双功能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已经成为用户获取数据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网络上的数据库是分布、异构的,这给数据库群的集成服务带来了困难。本论文针对分布式异构数
针对我国南方古生界海相烃源岩高成熟(Ro>1.3%)和过成熟(Ro>2.0%)的特点,如演化程度高、有机质丰度低、分子地球化学信息少等,常规的生物标志物,如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等,因成熟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趋于劣质化,原油中硫含量不断增加,根据原油性质的变化,开展常减压蒸馏装置大型化改造,总结操作经验显得非常重要。论文针对吉林石化Ⅱ常减压蒸馏装置扩能改
本试验于2013年5月22日至8月23日在西南大学校内实验农场进行,以渝豆1号和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通过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种不同施氮水平,研究重庆特定环境条件
粘土矿物是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其主要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其结构特征决定了粘土矿物遇水易膨胀分散,这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