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探究“母语”文化与音乐风格形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需从“母语”文化本身说起。首先,“母语”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代代相传的传承关系,决定了音乐的审美情趣和风格必定是以“母语”文化为基础,经过常年的发展,形成相关的理论和普遍认可的文化认知感和认同感。其次,这些理论反过来又作用于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的精髓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本身是“母语”文化的载体,所以,归根溯源还是要回到“母语”文化本身。自此,确定了我国“母语”文化影响下音乐风格的形成和“母语”文化与音乐风格形成的相互作用。地缘、地理、方言等因素表现出“母语”文化在民歌中起到决定性、必然性的作用。民歌直接体现着“母语文化”,而方言则是“母语文化”的载体。方言在“母语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民族声乐同样如此。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否能够屹立于世界声乐领域之林,不单单是看我们能够培养出多少能唱外文歌曲的“美声唱法”的学生,关键是要看如何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热爱“母语声乐”文化,使学生热衷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和研究,从而可以尽早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体系。促进“母语声乐”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发展。由此可见,“母语”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民族声乐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首先,应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风土人情等等,因为这些才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根源和魅力所在;其次,教师则需要具备开放的思想、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更应具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解读和把握能力。因此,努力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音乐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母语”文化与音乐风格关系的分析,论述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以此为契机,探寻以“母语”音乐文化为内容的声乐教学方向;探索音乐教育中以“母语”文化为基础的多元化声乐教育趋势。本论文以华中、华南、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民歌为例,结合当代多元文化思潮,试图对“母语”文化影响下的多元化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内涵进行解读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