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为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为西部大开发输送新鲜血液,联合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旨在促进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同时为当代青年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力量。影响、带动当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当地人才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工作的发展,形成东西部人才的良性互动。随着西部计划项目的实施推进,品牌效益的不断推广,加之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纷纷加入西部计划项目的行列。同时,在全国项目的推进下,西部各省也相继出台了省级项目,大量的项目资金可以允许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项目。因此,在择优程序上,条件有所放宽,许多专科毕业生以及非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成为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有些志愿者到了基层后,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这其中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基层单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准确掌握现代青年的需求。因此研究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势必成为转动这支大军机器的发动机。西部计划实施7年来,西部各省市都在不断探索志愿者的有效管理、合理利用。项目实施地的各单位都希望获得几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到本单位服务,因为这些志愿者们全部是“无偿”的志愿服务,他们仅有团中央或者团省委给予的700元以下的生活补贴,而用人单位完全可以不花费任何人力成本就能获得一名有思想有能力的大学生“公职人员”。为更好的调动这些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少单位和项目办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机制,但都是类似于生活补助、住房条件、待遇、情感方面的细节。目前,仍没有真正意义的系统研究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该论文以广元团市委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项目办为蓝本,研究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存现状(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探索不断更新的此群体青年的需求层次,分类别进行分析不同层次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和目的。以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达到大学生志愿者的认同感,同时激发他们服务的激情,做到服务者、受援地双赢的效果。由于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新兴群体,不属于公务员队伍,也不是社会团体组织,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群体。他受共青团管理,在当地各服务单位等同于公务员管理。而且服务期一般为一年,一年之后可续签一年,如不续签,结束服务成为待业青年。因此,在激励机制方面,将会存在人事、财政等部门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甚至存在志愿者到基层服务“动机不纯”的情况,即服务期满可以享受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加分的待遇。对于这部分志愿者,激励机制‘效果甚微。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将使用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方式,不能死板的使用激励机制,应用变通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