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燃料电池电动车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醇重整制氢技术是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移动氢源最可行的途径之一。由于微量CO就容易引起PEMFC的电极PtRu催化剂中毒,因此,脱除甲醇重整氢气中的CO对PEMFC的应用十分重要。研究表明,CO选择性氧化反应是脱除甲醇重整气中CO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本论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车载燃料电池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针对反应体系特点,设计了催化剂组成,通过常压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与筛选,就筛选出的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再生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如XPS、XRD、TPR、SEM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表面的物化性质,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关联,探讨了催化剂活性-组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实验数据,探讨了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主要工作有: 1.实验首先对催化剂的载体进行筛选,选定了Al2O3作为载体。负载型贵金属Ru/Al2O3催化剂中贵金属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影响,实验选定贵会属负载量1wt%。 2.为改善Ru/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提高其CO选择性氧化性能,研究了向Ru/Al2O3催化剂中掺杂不同类型金属氧化物的活性情况。结果发现,Li2O,K2O,La2O3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对催化剂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不过前两种高温活性下降快,而掺杂La2O3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110-170℃温度区间,催化剂能保持99%以上的CO转化率,且在140-160℃温度下,出口气体中CO可降至50ppm以下。同时Ru1La10Oy/Al2O3催化剂的选择性也比Ru1/Al2O3催化剂要高,活性温度区间范围更宽,稳定性好,是所研究的催化剂中最适合燃料电池要求的催化剂。 3.通过SEM、TPR、XRD、XPS等手段对助剂La2O3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La2O3起到结构型和电子型双重作用,La2O3的加入,提高了载体表面贵金属的分散度,降低了催化剂的结晶度,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改善了催化剂的高温热稳定性和抗烧结能力。 4.实验考察了Ru1La10Oy/Al2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CO选择性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分步浸渍法,先浸渍镧后浸渍钌所制得催化剂CO活性最佳。控制RuCl3浸渍液的pH值在0.6,另外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在400-500℃为宜。确定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反应气体中氧碳摩尔比为2,气体空速确定为10000h-1,反应温度在110~170℃时较佳。 5.XRD、TPR、SEM研究发现,高温焙烧使载体表面的贵金属溢出,同时掺杂在Al2O3晶格中的La2O3发生一定程度的烧结或生成合金堵塞了活性是造成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因素。高度分散的均匀单层分布在载体表面的贵金属Ru对催化活性起贡献。 6.经氢气预处理的Ru1La10Oy/Al2O3催化剂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催化剂上Ru0/Ru4+氧化还原离子对和表面的晶格氧含量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但在富氢气氛下,表面的晶格氧含量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较大。 7.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氧碳摩尔比、CO浓度、氢气浓度、H2O、CO2、甲醇、体积空速、滞后现象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温度的变化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不大,滞后现象不明显。反应气体中氢气的含量对催化剂的转化率无较大影响,但对催化剂的选择性有所影响。CO2的存在对催化剂的活性无抑制作用,H2O的存在对催化剂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O2和H2O共存对催化剂性能具有促进作用。 8.Ru1La10Oy/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40℃温度下,145小时内Ru1La10Oy/Al2O3催化剂保持在99%以上的转化率,选择性在59.58%以上。 9.经氮气、氢气及氧气再生处理的Ru1La10Oy/Al2O3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有所不同。不同的再生方法除了脱除表面吸附的碳酸根物种外,同时引起催化剂表面活性钉物种的状态及表面吸附氧物种含量的改变。其中经氧气再生处理后的Ru1La10Oy/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含量较高,活性恢复较好。 10.确定了Ru1La10Oy/Al2O3催化剂上CO选择性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γco=7.28×104exp(-76239/RT)Pco-1P0.5O2mol(gcat·s)-1。提出催化剂动力学机理,认为一氧化碳选择性氧化反应速率受解离吸附态一氧化碳和解离吸附态氧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表面反应控制。 本论文创新之处: 1.本文研制出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宽活性温度区间、良好热稳定性的高效应用于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Ru1La10Oy/Al2O3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110-170℃范围内保持99%以上的转化率,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热稳定性。和文献[21]报道的同类其他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转化温度和O2/CO比例相对较低,具有较优的选择性和较宽的活性区间,同时催化剂中贵金属的用量较少,对去燃料电池除氢源中CO具有极大的潜力。催化剂在145h内保持在99%以上的转化率以及良好的选择性。在反应20个小时以内,催化剂上CO转化率在99.8%以上,130h内催化剂活性保持在99.3%以上的高活性。反应在146h后降至98.95%。200h后催化剂活性为96.27%。文献报道[107]CuO/CeO2/Ni催化剂在最初的14h内,表现出很好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CO转化率在99%以上,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O转化率有所下降,反应60h后,CO转化率下降为89%。 2.实验考察反应工艺条件对Ru1La10Oy/Al2O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原料气中氢气的含量对其活性无影响,H2O和CO2存在对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催化剂的滞后现象不明显,活性温度区间内催化剂在较大空速范围保持高活性。反应工艺条件符合燃料电池实际工况对燃料的要求,为甲醇燃料电池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脱除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探讨了La2O3促进的负载型贵金属Ru/Al2O3催化剂再生问题,氧气气氛下催化剂活性恢复良好。通过SEM、TPR、XRD、XPS等手段对助剂La2O3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入阐述。La2O3起到结构型和电子型双重作用,La2O3的加入,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3.实验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方程:γco=7.28×104exp(-76239/RT)Pco-1P0.5O2mol(gcat·s)-1,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结果合理。提出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机理,认为一氧化碳选择性氧化反应速率受解离吸附态一氧化碳和解离吸附态氧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表面反应控制。和文献[151,152,155]动力学结果相比,本文实验结果中CO氧化反应活化能较小。
其他文献
本文在国内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读芬伯格的整体技术批判思想,重点探究、阐释了《追问技术》一书的核心思想,并试图对其思想进行评析。  论文在梳理《追问技术》一书的逻辑框架基础上,进行了整合性的研究。主要围绕其技术批判思想中凸显的技术的政治化、技术的民主化以及技术与现代性这三个问题展开分析,最后在分析芬伯格技术批判思想存在的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思想对我国科技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要借鉴意
本文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视角,研究了N1+N2结构中N1和N2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首先在北大名词语义分类体系的框架下给本文界定的名词标上各自相应的语义特征,并根据需要给它们增加其他语义特征。然后凭借它们的语义特征,试图归纳出识别N1、N2之间句法、语义关系的规则。第一部分:选择本选题的理由。第二部分:界定N1+N2结构,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该结构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界定名词的范畴,明确名词所指,并依
学位
早教音乐作为音乐的一部分,近些年来越来越得到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心理研究者等等专业及非专业人士的重视,它从0岁开始就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二十一世纪是数字产业迅速崛起的时期,电子音乐即电脑音乐这一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结合音乐知识进行创作的新兴手段,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新的创作。本人通过所学习到的音频处理技术,例如:拾音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缩混技术等,对音乐的音色、响度进行完善
学位
林黛玉和简爱是中外名著经典的女性角色,是“女性思想觉醒”的代表人物。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角,表演本体学为中心,试图从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这两个角度就双方差异产生的原因作出合理性解释。  
学位
特伟——中国美术片导演,他是新中国动画事业的奠基者,在他的领导下,二十世纪五十——八十年代,中国的动画在动画艺术史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之最,世界之新的惊人业绩,他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动画创作队伍,为中国动画创立的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蜚声国际影坛。他将中国动画从学习和模仿他国动画的模式中带出,开创出了中国动画的一代辉煌。本文旨在通过对特伟的创作意境进行分析和探索来研究中国动画如何能在继承中国传统
研究目的:研究蒙古国当代著名画家、当代蒙古画奠基人著名学者、蒙古国现代美术教育家、美术家协会杰出领导者楚勒徒穆先生及其绘画创作实践经验和作品特征,评价他为当代蒙古美术的发展、科学研究、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家协会工作所做的重要贡献,为研究蒙古国当代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和建设本国民族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我做为蒙中两国友好教育交流的受益者,并且荣获中国政府全额奖学金的蒙籍留研究生,研究撰
学位
疲劳驾驶是引发众多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之一。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采用非接触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检测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目前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检测方法难以做好准确度与检测速度的兼顾。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视频的疲劳状态检测围绕人眼状态展开研究,实现了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检测与判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  针对人脸图像分割定位易受光照因素影响,利用肤色在色度空
学位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玻璃衬底制备纳米Sn薄膜,在空气或氧气气氛下对薄膜进行氧化、热处理,获得性能良好的SnO2纳米多晶薄膜。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稀土金属镝(钕、镧)掺杂纳米SnO2薄膜。经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薄膜进行各种性能测试,研究不同制备工艺、稀土掺杂含量、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SnO2薄膜的结构特性、晶粒尺寸、表面形貌、电学、光学、气敏特性影响。实验给出:以高纯Sn
本文针对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这类非线性系统,讨论了系统的鲁棒L干扰抑制性能指标。本文从电弧模型和三相交流电弧炉系统模型出发,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将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主电路的非线性部分进行线性化处理,将电弧炉模型简化。考虑了不确定扰动后,综合鲁棒控制方法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的优点,分别从单相和三相出发,设计出基于鲁棒厶性能指标的鲁棒控制器,使系统具有最佳干扰抑制值γ,其中把三相耦合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学位
碳纳米管(CNTs)独特的结构和优越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用作催化新材料是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和开发与碳纳米管相关的催化新材料,替代传统催化材料,拓宽其在石油化工产品等领域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对于纳米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同时,碳纳米管作为催化新材料的研究,可以为碳纳米管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有助于碳纳米管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为将来碳纳米管大规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