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沸沸扬扬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终于有了结果,国务院于2011年7月27日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明确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新的个税条例。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月收入所得减去3500元后的余额。同时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九级超额累进修改为七级超额累进。至此,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暂告一段落,但此次改革之后的成果仍然值得我们关注。自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外围订单的减少,我国很多企业都陷入了生产和经营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对于企业,就是扩大信贷投放,使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让企业能够继续保持生产的持续性;对于老百姓,就是扩大内需,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有销路,不受外围订单减少的影响。地方政府在贯彻扩大内需政策上很多都采用了发放现金券。但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也是暂时的,没有持续性,根本无法有效的扩大内需。只有让老百姓的收入持续性增长,才能有效的贯彻中央的扩大内需政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府大量的信贷投放不至于打水漂。对于如何才能使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持续性的增长,从而更有效的配合国家扩大内需、出口转内销的政策,减税成为了民众和学者热议的焦点。而且,从2010年底至2011年期间,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更使减税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在众多的税种中,最贴近老百姓利益的就是个人所得税。虽然政府应广大民众的呼声,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从2000元调整到了3500元,税级从原来的九级调整到了七级,税率调整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但对于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合理性笔者是持怀疑态度的,特别是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是否应该提高3500元这一问题上。当前中国很大一部分人的收入是低于2000元的,因此他们根本就没有从这次税改中享受到丝毫利益,反而拉大了他们与中产阶级及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也违背了个人所得税收缴的初衷,削减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富人对个人所得税调节的弹性也没有穷人来的大。因为富人本来就就占有较多的资源,他们不会因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变而调整他们原有的消费习惯。因此,扩大内需的最重要力量在于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他们有钱去消费了,才是真正做到了扩大内需。所以本文以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为讨论焦点,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公平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全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并且在本章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税收理论分析。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主要阐述了税收公平的实质及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并且分析阐述了个人所得税对经济的影响。第三章:公平原则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公平方面的不足。第四章: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公平性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用数据验证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差距,体现公平性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第五章:中美个税制度比较及我国个税改革政策建议。第五章主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探讨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第六章:结论及后续研究。总结得出本文的结论及未来的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