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展进程中,传染病既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也与日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相关联。当传染病被赋予多样的文化蕴涵,并在政治制度上得到回应时,疾病便可以成为研究国家治理技术、进而探讨社会核心价值的一个切入点。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研究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日报》227篇肺结核报道,具体探讨媒介是如何对疾病进行想象、解释和建构,以此观察重要历史转折期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特色。研究发现,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肺结核报道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首先,不同历史时期对报道议题有所侧重。依据主导议题的分布,建国以来《人民日报》肺结核报道议题框架主要由以下四类主导:政治框架、人物框架、科技框架和信息框架。其次,报道体裁总体以消息为主,重“叙”轻“议”,其它体裁会集中在某一阶段,比如评论主要分布在建国初期;第三,报道对消息来源的采用以政府系统和记者自采两类权威为主导,世界卫生组织比例随年份增加而趋重;第四,报道区域随着国家的对外政策变化而从封闭走向开放,即从国内走向全球;最后,报道基调总体以正面为主,但是中立报道逐渐成为主导。在如上的框架装置下,肺结核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意涵,包括政权合法性的建构,为阶级斗争服务,现代化国家形象的建构,经济发展至上理念的主导,后非典时期政府服务职能的重建。《人民日报》对疾病一系列的建构映射了各个阶段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变迁,从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呐喊,到文革时期推荐阶级斗争路线,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然后是对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崇拜,最后新千禧年的来临则是对人本思想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