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物质成瘾人群的自然奖赏加工相关的腹侧纹状体及其它奖赏脑区激活存在异常。而与自我加工相关的关键脑区也会因长期吸食药物受到损伤。研究者通过将传统的行为实验与神经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健康人群奖赏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发现了自我与奖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并且在功能上相似,在脑区上也有大部分重叠。但是少数研究表明健康被试的自我加工能在奖赏加工相关脑区引发活动,而成瘾被试的自我加工却不能在奖赏相关脑区引发相应活动。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三个方面:成瘾人群的奖赏加工是否异常;其自我加工是否异常;以及启动自我相关加工后,是否会调节其奖赏加工的能力,这种调节效应与健康人群又有何差异。本研究采用问卷筛查法以及行为实验两种方法,实验一采用2(奖赏:高、低)×3(组间:长期戒断组、短期戒断组、健康对照组)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来考察成瘾组的奖赏加工是否弱于健康组。结果发现相比于成瘾组,健康对照组对于高概率获得高奖赏的字符学习效果更好。实验二采用2(自我相关性:高、低)×2(组间:成瘾组、健康对照组)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来探讨成瘾人群的自我加工是否异常。结果表明健康对照组在与自我联结的字符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成瘾组,而成瘾组在与熟人联结的字符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被试将字符赋予自我相关性意义之后可能产生了自我参照效应,但是成瘾组的自我参照效应似乎更偏向于低自我相关的联结。实验三采用2(组间:成瘾组、健康对照组)× 4(自我联结奖赏:高自我高奖赏、高自我低奖赏、低自我高奖赏、低自我低奖赏)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来探讨成瘾人群的自我加工对奖赏加工是否产生影响,如何影响。结果发现将字符与自我相关性和奖赏概率联结后,被试的奖赏概率学习加工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当高概率获得高奖赏的字符与自我联结时,奖赏学习效率优于熟人联结的字符。但是这种调节效应成瘾组弱于健康组。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成瘾人群的奖赏加工和自我加工都异于常人,其自我加工对奖赏加工的增强效应也异于常人。该结果有利于自我加工和奖赏加工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厘清自我加工和奖赏加工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和干预成瘾等奖赏加工异常的病理行为,并且为成瘾行为的解释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