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丹蛭片是由黄芪、丹参、水蛭、地龙、川芎等五味药材按15:12:3:10:6的比例配伍、精制而成。该中药复方口服片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常被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临床应用多年,且疗效显著。然而,复方丹蛭片经口服进入体内的有效物质及其主要成分在体内的量时变化规律尚未得到阐释,限制了该方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更阻碍了其产业化的发展。本课题以“复方丹蛭片”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平台,结合智能化分析软件,立足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开展对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血浆和脑脊液中移行成分全面系统的表征;并基于大鼠脑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9个主要化学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进行了比较。课题明确复方丹蛭片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复方丹蛭片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本章基于代谢组学思想,以血清药物化学理论为指导,首次建立UPLC-QTOF/MS分析方法,结合UNIFI和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对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的血中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全面表征。首先,建立复方丹蛭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库,经UNIFI匹配分析后鉴定入血原型成分;其次,利用UNIFI软件对复方中的化合物进行代谢产物预测,并进行匹配分析;第三,利用Progenesis QI和Ezinfo软件对含药血浆和空白血浆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差异性分析,快速筛选出潜在的目标分析物;最后,将待分析的目标成分归属到单味药材的含药血浆中,通过保留时间、质荷比及碎片离子等信息对化合物进行解析。最终从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的血浆中共鉴定移行成分170个,包括51个原型成分和119个代谢产物;分为黄酮类、丹参酮类、苯酞内酯类、酚酸类、呋喃磺酸类和其他类,并推测了相应的代谢途径。以上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全面筛选复杂生物基质中目标成分的方法,首次鉴定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血中的移行成分,为后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2.复方丹蛭片的脑脊液药物化学研究本章在已鉴定的血中移行成分的基础上,以脑脊液药物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UPLC-QTOF/MS技术,首次开展对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透过血脑屏障的成分的定性分析研究。通过提取离子色谱(Extracted-ion chromatography,EIC),筛选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中的差异性成分,并将其与含药血浆图谱比对,最终共鉴定了31个入脑成分,包括17个原型成分和14个代谢产物。结果显示,黄酮类、丹参酮类、苯酞内酯类和呋喃磺酸类成分是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的主要入脑成分。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准确且可用于体内微量成分检测的分析方法,首次鉴定复方丹蛭片透过血脑屏障的成分,为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药代动力学研究目标成分的选取提供了参考。3.复方丹蛭片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本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取9个具有明确药理活性的目标分析物,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首次探索性地比较MCAO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大鼠灌胃复方丹蛭片(4 g/kg大鼠体重)后药动学参数的差异。血浆样品选用乙腈沉淀蛋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基于正、负扫描的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梯度洗脱。正模式下选用芦荟大黄素为内标,分别测定血浆中的三个黄酮类(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一个苯酞类(川芎内酯I)和四个丹参酮类(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分析时间10 min;负模式下选用异嗪皮啶为内标,测定血浆中的5-乙基-2-己基呋喃-3-磺酸,分析时间5 min。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基于非房室模型,采用DAS 2.0软件计算PK参数,结果表明,9个生物活性成分的某些药动学参数在MCAO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有显著的差异。相比于假手术组,芒柄花苷、二氢丹参酮I和丹参酮I在MCAO模型组的AUC0-t和AUC0-∞较高,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在MCAO模型组的AUC0-t和AUC0-∞较低;川芎内酯I在MCAO模型组的Cmax和Tmax较大;5-乙基-2-己基呋喃-3-磺酸在MCAO模型组的AUC0-t和AUC0-∞较低;而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首次建立测定MCAO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9个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的方法,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药物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综上,本论文首次建立了对大鼠口服复方丹蛭片后血浆和脑脊液中移行成分进行系统表征的方法,并基于MCAO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对9个活性成分的体内药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为其临床用药安全及药物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其他中药复方在复杂生物基质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