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研究发明了多种水力化卸压增透措施,如水力冲孔、煤层注水、水力压裂等,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对于技术措施中煤体蠕变情况下的瓦斯抽采的影响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论文围绕着穿层水力扩孔抽采合理的扩煤量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室参数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在考虑煤体蠕变情况下的水力扩孔瓦斯抽采效果,进行如下研究:(1)在Burgers粘弹性模型的基础上串联应变塑性元件,构建Cvisc煤体粘弹塑性蠕变模型,并推导出Cvisc的分段蠕变本构方程,结果表明Cvisc蠕变模型可以完整准确的描述煤岩体整个的蠕变过程。(2)在实验室中对现场采集的煤样进行不同轴压下煤体蠕变参数测试,实验数据表明在整个煤岩体蠕变过程中,瞬时应变在总变形中占主要部分,且当应力水平较高时,试件一般直接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直至破坏;模型中的四个蠕变参数在不同应力下略有不同且呈现出规律性变化。(3)基于FLAC3D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构建Cvisc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对不同扩煤量的水力扩孔孔硐变形过程进行模拟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随着扩煤量的增加蠕变稳定后的孔硐空间会越来越大且孔硐空间与扩煤量呈现对数函数增长的趋势,且扩煤量在1.15t/m及0.77t/m时,蠕变稳定后的孔硐大小符合《安全规程》对采掘工作面安全作业的要求。(4)考虑煤体在蠕变变形情况下煤层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构建不同扩煤量的水力扩孔瓦斯抽采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扩煤量的增加,有效抽采半径、孔洞周围塑性区范围都随之增加,且有效抽采半径、孔洞周围塑性区范围与扩煤量呈现对数函数增长的趋势。(5)研究扩煤量与孔硐周围煤体蠕变变形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扩煤量对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结合在薛湖煤矿现场考察的穿层水力扩孔增透抽采效果,以穿层水力扩孔的增透效果和采掘巷道中的安全作业要求为考虑因素,确定出扩煤量为1.15t/m是适合薛湖煤层赋存状态的合理扩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