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是人类各种行为中普遍却又特别重要的一种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二十世纪可以说是语言学的世纪,从世纪初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及结构主义理论、布龙菲尔德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世纪中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学发展可谓风生水起。与此同时,人们对“言语”的研究也紧随其后,从维伦?马泰休斯到约翰?鲁珀特?弗斯,我们都可以看到言语研究的发展。言语行为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奥斯汀提出的,之后这一理论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青睐,大家纷纷提笔著书,关于这一理论的论文可谓是数不胜数。但是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各民族都在分析自己语言中的言语行为,很少有人从跨文化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一个同一类型的言语行为。本篇论文以请求回应言语行为为基石,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为标杆来对比分析对同一类型的请求,中美的回应存在的差别,以及这一差别存在的原因。 请求-回应言语行为包括两部分,即请求和回应。请求是指说话人用礼貌的方式让听话人去做某事的一种言语行为,包括请求帮助,邀请别人参加某项活动等。回应是指对说话人提出的请求给予答复,或是同意或是不同意。本文以这一言语行为的前半部分的请求为依托,对比分析后半部分的回应。主要是研究对于同一类型的请求在中美环境下人们所给出的回应结果有什么不同以及这一差异所展现出的中美文化的不同。 本文的数据资料搜集来自三部中国电视剧共100集和五季美国电视剧共115集,每集时间长度都是40分钟左右。这些电视剧的选取以反映最近二十年中国人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为原则,电视剧中的台词贴近人们的生活反映人们当下的行为思想。从100集中国电视剧中一共搜集到了92个请求回应言语行为,做出同意回应的是66个,其中54个回应因为某些原因回应人不得不在损害自己利益或违背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做出同意的选择,26个回应是拒绝回应,维护回应人个人利益。从115集美国电视剧中搜集到了82个请求回应言语行为,其中拒绝回应是46个,来维护回应人个人利益,同意回应是36个,其中只有21个同意回应是违背了回应人个人意愿或是损害了个人利益的。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美国人在回应的时候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请求人的利益,这一差异的存在很明显,数据可以说明一切。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笔者在分析这一差异的时候,发现人们在违背个人意愿做出同意回应的时候大多是出于集体主义或是权力距离的原因,而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国更为明显。 本文为中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文化维度之别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加深了中美这一文化差异的比较,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理论成果,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不常常说“不”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