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可见,网络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影响着中国近五分之二的人口。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网民的青睐,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于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阐释法、文本分析法和例证法等,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况、流行的社会心理动因、社会影响及规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进行梳理,提出网络流行语是传统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来源于网络或网络之外、在网上得以广泛传播,并在一定时期内流行于网络或社会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包括网络流行符号、网络流行字、网络流行词、网络流行句以及网络流行文体等。将网络流行语分成娱乐类网络流行语和民生类网络流行语,并从所要表达的心理基调和功能上对二者加以区分。第二,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包括:本质上的非独立性、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的简洁性、使用主体的年轻化、五官感受的可感性、时空分布的跨越性、发展过程的动态性、使用条件的专用性、社会影响的双重性;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的五个发展趋势,即外在形式日趋丰富、内在语义日趋偏离、社会意义日趋明显、创新空间日趋增大、影响范围日趋广泛;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生存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媒介环境等。第三,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及其特征,着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心理动因,主要包括:求异心理:张扬自我个性、自尊心理:体会个人价值、宣泄心理:疏导不良情绪、亲和心理:赢得良好印象。第四,总结了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交流速度,拉近交际距离;促进舆论监督,反映民生民意;增添交流乐趣,排解不良情绪;增强传播效果,实现经济价值。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消极影响,包括:冲击语言规范,造成交流障碍;引发网络暴力,威胁社会安定;颠覆伦理道德,阻碍文明建设;挑战传统媒体,颠覆其权威性。最后针对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政府、媒体、学校以及网民自身出发,提出了网络流行语的引导对策,主要包括:出台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建立相关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鉴别能力;实行多重标准,做好技术把关;开展校园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培养自律意识,提高媒介素养。本文研究主旨在于系统地总结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情况,开拓网络流行语原因研究的新视角,全面看待其利弊,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网络流行语的良性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