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疲劳是助人群体所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助人者在提供援助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救助对象(现实的、隐含的或想象的)而主动付出共情的前提下,对助人工作产生倦怠感,甚至受到二次创伤,使其在工作中对于救助对象的共情能力和兴趣降低,甚至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还通常伴随一些身心不适症状。共情疲劳会对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以及工作、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降低共情疲劳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以心理咨询师为被试修订形成了《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量表》,并且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影响共情疲劳的内部因素,调查分析了心理咨询师自悯和共情疲劳的特点,并对其作用机制——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本文修订形成的《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622名心理咨询师发放问卷,收集并分析数据,结果显示:1、本研究修订形成的《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量表》共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职业倦怠、二次创伤,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9,分半信度为0.904且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各项拟合度均符合要求。2、心理咨询师自悯的特点:在心理咨询师中,男性的孤立感和过度沉溺程度较低,而女性的孤立感和过度沉溺程度则较高;年龄方面,35岁及以下的心理咨询师通常会有较多的自我评判和过度沉溺,相比之下,36岁及以上的心理咨询师产生的自我评判和过度沉溺较少;在婚姻状况上,未婚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评判、孤立感、过度沉溺程度显著高于已婚心理咨询师,而自悯低于已婚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自悯及其各维度在学历上(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士、博士)没有显著差异;从业年限方面,从业9年及以下的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评判、过度沉溺程度明显高于从业10年及以上的心理咨询师;来源于学校类的心理咨询师比来源于非学校类的心理咨询师的过度沉溺程度高。3、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的特点:心理咨询师中的男性与女性的共情疲劳及各个维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年龄方面,35岁及以下心理咨询师通常会产生较多的共情疲劳,而36岁及以上心理咨询师的共情疲劳则较少;在婚姻状况上,相对于已婚心理咨询师,未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程度明显较高;心理咨询师的共情疲劳及其各维度在学历上(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土、博土)没有显著差异;从业9年及以下与从业10年及以上的心理咨询师相比共情疲劳程度明显较高;来源于学校类的心理咨询师和非学校类心理咨询师相比较,共情疲劳程度较高。4、心理咨询师的自悯与共情疲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悯与积极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消极应对与共情疲劳呈显著的负相关。5、心理咨询师自悯对共情疲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加入消极应对后自悯对共情疲劳的预测力降低,表明心理咨询师的自悯通过消极应对影响共情疲劳消极应对在自悯和共情疲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