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谏与优人紧密相关,且是在中国史书上长期失语的优人最为出彩的一面。清末往后,关于优人的研究逐渐增多,而且比较深入,而对于优谏的研究,则始终比较少,并且多是选择一个侧面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优谏作一个全面的梳理,让优谏这一被忽视的现象得到较为深入的探讨。任二北先生的集录的《优语集》收录了中国正史、野史及其他典籍中的多数优语,因此成为本文的基本材料。本文从优谏形态的演变过程、优谏的语言艺术、优谏的对象及内容、优人群体的一些代表性特征等方面对优谏进行研究。早期的优谏,处于一种临场顺事而发的状态下,以语言为主要进谏手段。到了发展期,则演变为为谏一事而演一剧,谏语则融入表演台词中,成为表演一部分。到了变异期,优谏则整体溶入已有戏曲,通过临场改词的方式进谏。优谏的对象也经历了一个扩展的过程,早期的优谏对象几乎都是君王,至唐,才扩展到大臣贵族身上,到了明清,社会各色人也进入优人讽谏的视野范围内。优谏的内容也与优谏对象紧密相关,以君王为讽谏对象时,所谏内容多为君王身侧之事;以大臣贵族为讽谏对象时,所谏内容则多为贪污、政策或行为失当、民生疾苦等;以社会各色人为讽谏对象时,所谏内容则是各色世相。优谏的语言技巧极为丰富,大致有反讽、顺水推舟、谐音双关、隐语等几种。优谏的对象主要以君王大臣为主,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本身地位低下是优人被忽视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位卑不忘国,且极富仁义之心。对优谏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挖掘,对解决我们现实社会的问题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