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艺术人类学范式作为致思路径,把复杂性思维融贯到实验性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对纳瓦霍社会的个案分析,试图描述出纳瓦霍社会“美”与文化的复杂关联,从而实现“美本质问题”到“美问题”的转换。 本文首先揭示了美本质问题从“真问题”到“伪问题”的流变轨迹及研究范式的转换必要;进而提出了转换的研究策略。其次,通过对“相对简单”的纳瓦霍社会的追问,探讨其“美”的机制及其思路。深入到纳瓦霍社会的具体文化情境,试图揭示其文化中与“美”密切相关的霍佐观念的复杂内涵,将中国的“和”及其相关的“气与风”的观念作为比较参照。深入分析纳瓦霍社会的“沙画”与中国文化的“礼”的起源及其流变对各自文化中的“美”所具有的粘合性与规定性, 从而揭示了“美”与文化情境的复杂粘联和互动机制。 全文共三章。在《绪论》中,首先从分析学科现实与社会变迁入手谈及美问题研究的当代意义及其转换必要;其次,从人的精神成长史试图揭示出美、艺术与“人”的深入关联及其文化变迁,谈及研究策略转换的必要性;最后,从研究策略和方法的角度,分析了选择纳瓦霍作为个案研究的合理性。第一章通过对美问题追问的路径浅描,呈现希腊传统和中国传统的致思差异,并部分解答美本质问题从“真问题”到“伪问题”的变迁奥秘;通过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研究,提出美本质问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性;通过描述蒋孔阳先生的美论特别是其对于“人与美”的复杂性的关注,揭示了美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当代转换的可能。第二章探讨了与纳瓦霍霍佐观念密切相关的“气与风”,并比较分析了中国文化中的“气与风”观念,尤其是从对“气”的文化解读中呈现了“美”与“礼”的情境相关性。第三章深入文化情境对霍佐进行解读,并描述了霍佐的复杂内涵;同时,通过对“礼”与“美”的解读,尝试性提出了“羊大人为美”,“羊人为美”与“羊大为美”的变迁轨迹和推定性时间。最后,对“霍佐”与美、“和”与美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 文章最后,根据纳瓦霍的研究稍稍引申,表达了关于“美与人”的理想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