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的征程——从悌勒曼小说看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时期女性意识的变迁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a5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悌勒曼系列小说是美国少年小说家辛西亚·沃尔特的成名作。沃尔特的小说大多以少女为主人公,在人物刻画方面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悌勒曼系列小说的主人公戴西·悌勒曼就是一个突破了刻板模式的新型少女形象。沃尔特的这种无性别歧视的写作风格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悌勒曼系列小说奠定了基础。悌勒曼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回家》和第二部《戴西之歌》以13岁的少女戴西青春期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被母亲遗弃的姐弟四人在戴西带领下的回家之旅。而小说的女性主义基调则更明显的体现在一个隐匿的次要情节中——两部小说的叙述、对话、和人物回忆中零零散散地撒落着戴西的母亲和祖母两代女性的生活遭遇,从三代女性生活的不同时代、各自相异却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女性意识的变迁。本论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悌勒曼三代女性意识的变迁,并通过分析认为悌勒曼三代女性意识发展的总和构成了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时期妇女女性意识从再次觉醒走向极端,最后趋于成熟的全过程,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妇女女性意识的变迁。 本论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导言的第一小节简要介绍了作家辛西亚·沃尔特以及她的代表作悌勒曼系列之二《回家》和《戴西之歌》。第二小节介绍了国内外对悌勒曼系列小说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回顾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兴衰沉浮。第二章结合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悌勒曼三代女性的生活和她们女性意识的变迁。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笔者将悌勒曼三代女性意识的变迁具体化为六个方面,分别为悌勒曼三代女性对各自人生的把握,她们对爱与权利之间关系的认识,她们的婚姻观和家庭观,莉萨·悌勒曼作为单身母亲的困境,阿比扎尔·悌勒曼和莉萨·悌勒曼的疯狂,以及阿比扎尔和戴西向完整女人的成长过渡。第三章分析了两部小说中体现女性意识变迁的一些要素,包括对回家和家这两个文学母题的分析,和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即音乐、树木和帆船的分析。 第三部分为结语。简要地总结了全文,并对悌勒曼三代女性做出简单的对比评价。
其他文献
为了解工频电磁环境和优化高压电气设备,提出一种基于布拉格光栅的全光纤电场传感器。该传感器探头是一个刻有光栅的光纤悬臂梁,并在光纤表面涂覆多层聚酰亚胺树脂。由于聚酰亚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二语写作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词汇特征和句法复杂性成为他们研究二语写作的主要方面。以衔接与连贯为研究领域的语篇分析
Autonomy is widely accepted in language learning. Because of the students different needs and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utonomous and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
本文讨论了王铎的降清及其心态,认为其人格中有较为现实的一面,尤其是其亲友集体投降、弟弟王镆在多铎军中的现实情形,对于王铎的抉择当有所触动。但是王铎降清更深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