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多波长点组合的方法,完成了适用于宽温区的小型化非制冷固体激光器的设计与制备。半导体抽运的全固态激光器具有峰值能量高、能耗低、易于小型化等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武器、激光加工、激光引燃和激光探测等领域。为了提高激光器对环境温度的适用能力,目前常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水冷,半导体制冷器(TEC)制冷和惰性气体封装,然而水冷和TEC制冷由于制冷设备的引入,违背了小型化的发展需求,惰性气体封装也存在由于污染物对钝化材料的腐蚀而性能逐渐退化的问题,所以,研制并生产出适用于不同温度区间的小型化、高稳定性输出的激光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波长及能量随温度漂移的特性,通过选取不同波长点组合并优化设计泵浦源结构,在非制冷条件下实现了宽温度范围内激光能量的稳定输出。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选取不同叠加波长点。借助于Matlab软件对不同波长点组合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798,800,802,804nm四个波长点叠加可以实现3555℃范围内808 nm泵浦光的稳定输出。四阵列同时工作时,功率输出不稳定性低于10%,而阵列切换工作时,功率输出不稳定性低于45%。2、完成了泵浦源结构优化设计。通过Ansys软件完成了热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四阵列同时工作时的整体温升为10℃左右,而阵列切换工作时的整体温升仅为2℃左右,可以实现自然冷却。3、选取被动调Q晶体参数并完成了整体结构设计。根据被动调Q速率方程理论,给出了被动调Q脉冲间隔时间和脉冲个数的公式。分析了泵浦脉宽、泵浦电流、输出镜反射率、Cr4+:YAG初始透过率对输出特性的影响,完成了激光器的制作。4、搭建实验平台,完成实物测试。对输出波长及输出能量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3555℃的温度区间内可以完成1064nm波长稳定输出,整体输出能量不稳定性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