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观察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常频通气(CMV)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根据入院时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HFOV)和间歇指令机械通气组(IMV),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0h,2h,12h,24h)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肺气漏、BPD、IVH、PVL)发生率及病死率;神经康复科远期随访校正月龄18月脑性瘫痪发生率及智力-运动发育商(DQ GESELL量表);肺能科远期随访两组校正18月龄潮气量肺功能,记录潮气呼吸容量曲线(Tidal Breadthing Flow Volume,TBFV)及潮气呼吸参数: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及呼吸频率(RR)。  结果:  1.纳入106例重症RDS早产儿,其中HFOV组52例,IMV组54例,93例完成了校正月龄18月时神经康复科随访,其中HFOV组47例,IMV组46例。  2.在机械通气2、12、24小时时间位点,HFOV组OI低于IMV组[2h(14.8±4.2)比(26.6±3.6)、12h(11.6±3.1)比(15.9±3.5)、24h(10.6±3.3)比(14.8±3.3)];在2、12小时时间位点,HFOV组PaCO2低于IMV组[2h(36.9±8.9)比(42.8±9.1)、12h(35.8±8.3)比(41.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小时时间点与同组0小时点相比,两组OI及PaCO2均降低[OI:HFOV组(14.8±4.2)比(31.9±9.5)、IMV组(26.6±3.6)比(32.8±8.8),PaCO2:HFOV(36.9±8.9比45.7±17.3)、IMV(42.8±9.1)比(46.6±15.9),P<0.05]。  3.与IMV组相比,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h)、氧暴露时间(h)、肺气漏及BPD发病率明显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4±41)比(98.6±32)、无创机械通气时间:(38±22)比(57±37)、氧暴露时间:(152±33)比(190±28)、肺气漏:1.92%比5.56%、BPD:1.92%比7.40%,P<0.05];  4.HFOV组病死率、脑出血发生率、校正月龄18月脑性瘫痪发病率、发育商(DQ GESELL量表)评分较IMV组无变化[病死率:1.92%比1.85%、严重IVH:5.77%比  5.56%、PVL:3.84%比3.70%、脑性瘫痪:8.51%比10.86%、适应性DQ:(99.6±10.8)比(97.6±11.3)、大运动DQ:(98.6±10.7)比(99.5±10.5)、精细运动DQ:(97.8±9.4)比(98.8±10.6)、语言DQ:(101.2±8.3)比(100.1±9.1)、个人-社交DQ:(100.1±9.1)比(98.2±8.7),P>0.05]。  5.两组校正18月龄潮气呼吸参数比较,HFOV组肺功能指标TPTEF/TE、VPEF/VE、VT、高于IMV组,HFOV组RR、Ti、Te低于IMV组[TPTEF/TE(%):(40.36±1.07)比(38.86±1.66),VPEF/VE(%):(42.33±1.56)比(40.88±1.35),VT:(9.76±1.01)比(8.98±1.32),RR:(19.80±1.65)比(20.33±1.67),Ti(0.98±0.10比(1.10±0.08),Te(1.66±0.06)比1.80±0.08),P<0.05]。  结论:  1.与IMV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OFV治疗重症新生儿RDS能迅速改善NRDS患儿肺部氧合及通气;  2.与IMV模式相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RDS能减少通气时间、组氧暴露时间、肺气漏及BPD发病率,而不会增加患儿病死率、IVH及PVL发生率;  3.与IMV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RDS不会增加患儿远期脑性瘫痪发病率、不会影响患儿远期智力-运动发育;  4.与IMV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RDS可改善患儿远期肺能;  5.与IMV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OFV治疗重症新生儿RDS更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提前人工开启新生小鼠眼睑以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方法,模拟早产儿过早暴露于外界视环境的过程,建立小鼠近视模型。为比较不同环境因素所致近视的异同,将其与
本文主要论述了传感器的作用、定义、分类、传感器的匹配技术及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本文主要通过收集高校网络“留言板”内容,分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归纳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通过分析得出,当前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Gretarsdottir等对冰岛有卒中家族史的家族进行的基因组筛查、连锁分析表明,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与卒中显著相关,尤其是与粥样硬化有关的颈动脉性和心源性脑梗死有关,他们推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同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包钢医院,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及承德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模式、方式和形式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是高中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非常严谨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教学体系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因而,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概念,便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学生的解题思路中,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更轻松地学习数学学科。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高中教育阶段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数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新课改发展需求,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学习困难等情况,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新课改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相应探究,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