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虹膜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眼部综合征,发病率大约有1/64000-1/96000。约70%的无虹膜是高外显性的家族性疾病。1993年,Hansan先后描述了家族性和散发性无虹膜病人PAX6基因上四个位点的突变。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不断发现几百个新的突变,包括pax6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先天性无虹膜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但是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复杂多变,对真正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通过遗传无虹膜的研究对PAXF6基因进行真正了解。
本研究随访到一个遗传性无虹膜家系,调查家系连续4代发病,目前存活3代,家系共有成员23人,采集家系内21人(包括8名患者)血样标本及临床资料。该家系的无虹膜表现型是常见的虹膜大部缺失,视力低下。我们还发现虹膜缺损的部位和程度不仅在患病个体间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的两眼也有一定差别。对该家系进行了临床和经典遗传学的分析,认为该家系的疾病在遗传方式上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家系中成员进行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染色体的异常。决定采用定位克隆的策略对这个“遗传性无虹膜”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筛查。经过基因定位,连锁分析,单体型分析确定导致无虹膜的致病基因位于微卫星MarkerD11S904和D11S4200之间,遗传距离为9.0cM,物理距离为8.0Mb,LOD<,MAX>=3.12(D11S4101,θ=0.0)。
在疾病致病基因区域定位以后,从NCBI等数据库中搜寻位于该区域内的所有已知基因信息,根据基因的功能与疾病的缺陷、受累组织与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等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在致病基因定位区域选择侯选基因。最终选择PAX6作为侯选基因对其全部外显子、部分内含子和已知启动子进行突变筛查,未发现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