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开始,年初的巨额市值蒸发使这家公司迅速陷入危机,最终在4月申请破产保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其他公司也表现十分失利,标普和穆迪下调了上百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美国更多的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申请破产保护,经济陷入困境之中,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的金融危机由此蔓延全球。危机爆发后的一年中,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和贴现率共计15次,已经接近零利率,但市场此时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连续的降息政策依然无法扭转市场的持续低迷。2008年11月25日,低迷的经济终于得到一剂猛药,美联储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的六年中,美国先后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到4.48万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期间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阴霾,曾多次传出QE退出的消息,但直至2014年11月QE3才宣告结束。QE作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有力促进着美国经济迅速复苏,在金融危机之中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流动性,但美国的经济地位和美元世界货币的身份使QE对于世界经济带来很强的溢出效应,将美国危机转嫁他国。中国作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新兴市场国家,又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美国QE的强烈冲击,而股票市场会受到QE怎样的影响正是本文的研究课题。股指走势直观反映整个经济体运行状况和各行业的繁荣情况,研究本次QE对我国股市的影响不但对理解我国经济危机后股市走势有所帮助,对于其后日本、欧洲相继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未来QE退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的方式是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使用EVIEWS软件。首先是介绍几个重要理论基础,并从理论上研究QE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渠道。之后根据不同影响途径选择对应变量,选取2007年至2014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VEC模型,进行ADF检验、Johe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对一国股市有长期的影响力,影响投资者决策;利率在初期对我国股指有所影响,但影响效果随时间推移不断衰减至很低;中美股市联动性仅在短期内对我国股票价格具有影响,后期作用不断衰减。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股票市场提出建议:注重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优化货币政策组合,审慎使用宽松货币政策;加强跨境资本的监管,不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为市场的逐步开放做好准备;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币地位;重视实体经济建设,奠定金融市场发展稳固的后盾,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