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在金融领域中地位特殊,是一国金融系统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银行行业内各微观主体机构交织连结,其异常波动会引起强烈的负外部性作用,一旦风险爆发甚至会经微观主体间的交互反应、传染效应、反馈机制而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严重危害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健与顺利运行。在历史上多次极端金融事件的教训下,严控银行风险一直是业内外的关注焦点。从微观个体角度分析,各银行机构出于自身风险与收益最优匹配的竞争性决策,以创新性的多重手段控制自身风险;但从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角度来看,风险未必削减,却有在金融系统中转移分配、不断积累之嫌。目前,仅仅依靠对单一银行个体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性监管以及静态指标分析等方法目前已显露出一些不足,因此,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保证银行业运行稳定、降低行业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实现金融稳定至关重要的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介绍、在各种方法对比下以Lerner系数测算银行业竞争度、以SRISK系数度量系统性风险、搭建实证研究模型并使用16家上市银行2007年~2015年的样本数据回归分析,充分考察了银行竞争与系统性风险间的关系,发现上市银行的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显著影响,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银行竞争度越高,系统性风险越低,支持了“竞争—稳定”假说。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监管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注、采用适当的标准界定系统性风险警戒线;另一方面需谨慎对待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兼并与收购,审慎平衡“鼓励竞争、降低系统性风险”和“限制竞争、降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