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村镇住宅绿色模式建构研究——以黑龙江省民居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23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东北地区建筑热工分区属于严寒地区,相似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环境决定了这里的民居具有相似的特征。长期以来这里的民居凭借代代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这使得当地的民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随着东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形式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民居简单的住宅形式、较差的环境质量等问题已经不再被居民接受。通过实地调研和测试,传统民居的弊病主要表现在:平面布局单一;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室内出现结露现象严重;室内热舒适性差、温度波动大;室内空气质量差;取暖能耗大等。传统民居存在的这些弊病,使之越来越缺乏生命力。但是民居作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民居不但不应该消失而且应该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本文根据不同时代居民的住宅形式,分别介绍了土坯住宅、“一面青”住宅、全砖住宅和新建住宅,通过分析其数据,归纳总结不同时代传统民居的优缺点,以及新建民居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建筑的总平面规划、房屋平面布局、取暖方式、构造措施、通风换气、生物能源、太阳能、沼气等一系列方面分别展开研究。根据民居存在的问题,基于本土化、低技术、适宜性的视角,采用绿色生态模式语言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次,根据研究的成果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节能、环保、舒适、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民居。由于民居建设过程多为农民的自发行为,缺少技术指导和专业施工人员,因此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两个较为理想的方案,以此来指导当地民居的建设。最后,根据东北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当地的民居建设指引一条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生态之路,使这种古老而具有地域文化的村落得以保留和发展。  希望通过对东北地区村镇住宅绿色模式建构的研究,为当地民居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为设计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为当地民居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人们对城市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城市特色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城市规划工作者从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以及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但由于大多
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加速发展城镇化是解决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十六大”提出把加速城镇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学位
该文首先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零售商业设施空间布局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然后以上海浦东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浦东新区160个2001年年营业额超过100万元、行业类别为百货零售业的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大中城市相继兴起了建设新区的热潮,尤其是大量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绿化环境优美的新居住片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
在人类的建筑活动中内在地存在着伦理问题,建筑环境作为人造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所在时代的伦理价值、反映着当时人与建筑的关系,以及由此推出的人对自然、自
学位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镇历史悠久,从南宋至今,该地形成了以来氏家族为主的风土聚落.当地的许多地标性建筑如:来氏宗祠、九厅十三堂等今天大都已经湮灭;聚落中的历史商业街区也遭
考虑到健康住宅的地域性,在研究广州地区的健康住宅,以居住者的健康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广州地区的气候和人文等特点.该文主要从健康住宅的人居环境健康性中的生理方面重点分析
小城镇建设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特色消失的情况比较普遍.该文针对
目前,国内的旧城更新热潮方兴未艾,我们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历史城市的更新,急需理论上的支持和对实践的总结研讨。 本文以泉州古城具有代
学位
该文以人的行为心理和审美心理为出发点,在分析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滨水过渡空间的概念及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城市滨水过渡空间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