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大气碳含量增加的重要来源。土地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自然载体,更是人为源经济社会碳排放的空间载体;土地利用所引致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间接碳排放。因此在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寻求碳减排合作的大环境下,研究如何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来实现碳减排目标,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本文以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晋城市1991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四期TM影像,借助GIS工具,提取了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遥感信息,分析研究了晋城市1991-2011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晋城市2015-202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利用上述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果,运用碳密度法,估算了1991-2025年间的晋城市生态系统碳汇量。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RS和GIS技术对晋城市1991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四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根据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不同形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将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制作完成了四期土地利用现状图。(2)1991-2011年间,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城镇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快速扩张;绿地面积大幅度持续增加;耕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同时,各地类所占比重也不断变化。(3)2015-2025年晋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发展趋势是: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保持增加的趋势;耕地面积在波动中有所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减幅较小,未利用地面积减幅较大。(4)1991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四个时期晋城市生态系统的碳汇量分别为9999.85万t、10937.11万t、11575.15万t、12072.33万t,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地类碳汇量所占比重不同,林地在各地类中碳汇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所占比重最小,所占比重分别为62.05%、17.41%、13.62%、6.92%;不同地类在不同时期所占比重也不同。(5)2015年、2020年、2025年三个时期晋城市生态系统碳汇量分别为:15045.97万t、15885.99万t、16437.84万t,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不同地类碳汇量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所占比重分别为:73.43%、13.07%、11.07%及2.43%。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汇量变化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