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快速增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猪养殖废弃物具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经处理后的废弃物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产生多种经济效益。因此,促进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选择适合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场自身特征的治理模式是有效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选择必须统筹考虑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和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等重要因素,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本文通过对广东省120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实地调研,研究了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和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对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和高床发酵型等三种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首先,运用费效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治理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广东各地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地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生猪养殖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和区域环境承载力等多个因素对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的综合影响,并提出了治理模式选择的路径与方法;最后,将治理模式选择的方法在广东省20个地市(深圳市除外)的110个县区进行了实证应用,给出了各县区最优的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一是不同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经济效益呈现显著差异。其中,高床发酵型最高,能源生态型次之,能源环保型最差;二是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在广东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肇庆市、湛江市及韶关市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较高,东莞市、深圳市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较低;三是实证研究表明,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与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之间具有显著关系;养殖规模每增加1%,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选择概率平均上升18.4个百分点;治理净成本每增加10元/头,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选择概率平均上升5.4个百分点;禽畜养殖环境承载力每上升1%,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选择概率平均上升38.4个百分点;四是构建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路径,并运用于广东省各县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养殖场找出最佳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例如:就湛江市而言,1万头以下生猪养殖场,赤坎、霞山、坡头、麻章等地区宜采用能源环保型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徐闻、雷州、遂溪和廉江等地区宜采用能源生态型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