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理性民族主义探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步入了大国崛起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与国际体认下,中国所主张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浓郁的国际理想建构与现实境遇考量。自近代以来,民族主义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是民族主义成长与发展的逻辑使然。作为社会主义的现代民族国家,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了民族主义,缔造了社会主义的东方大国,开创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新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本研究即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帏幕下,探解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源”与“流”,解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的深远历史进程。凸显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下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的内在理路与建构路向。全文主体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起、研究文献述评、核心概念辨析和研讨路径、研究范式,以及研究的创新与限制。意在说明研究的具体进展与情况,以及本研究所涉及的具体方面及探索方向。第一章“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进路”。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大国兴衰历程进行比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诠释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在理念与建构路径;最后,从国际格局、政治理念、国际认同以及国际可行性和战略构建性诸方面,分析和平崛起的国际体认。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解读”。主要内容为:首先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经典视角,即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民族主义之体认;在此之后出现了马克思民族观的苏俄范式;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三章“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进”。主要阐述的是:中国传统皇权下的民族观、国家观,晚清时局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肇始,中华民国的民族主义的纵深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的现代归路。第四章“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格局的多维透视”。主要阐释的是:自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凝聚整合,以及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红色外交。第五章“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民族主义路向”。主要探讨的是: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调控、建构与推进,当前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内在整合进路,以及在国际社会中作为有影响力的中国所要培育的大国风范。本研究的正文部分可分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两大板块。第一、二章立足于解析和平崛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理论向度,第三、四、五章旨在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主义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进路。结语部分,意在通过对当前全球化的体认,阐述中国目前的姿态与面向未来的应对策略。中国共产党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渐趋发挥着不同寻常的机制与作用。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学术界对周恩来早期思想的研究颇为活跃。其中,王建初撰写的《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宋一秀等撰写的《周恩来早期哲学思想研究》两书,是探讨周恩来早期思想发
河南省普惠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其供给、生态、政策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从影响河南省普惠金融水平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互联网普及率、教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主题公园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不断发展壮大,它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当前乃至未来国际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选取
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对我国各地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所形成的3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3种模式分别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大中城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型、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检察机关的创新之举,该制度在刚推出时引发了学界和舆论的争议。笔者从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非议的原因。
通过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状况以及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的资料,分析了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从而为促进小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沿着萌芽、发展普及、繁荣的历史脉络,纵向分析了潍坊风筝运动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剖析了潍坊风筝运动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下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直是制约我国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存在物流成本高、标准缺失、流通环节多、效率低、农产品损耗大等诸多问题。本文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本、美国、新加坡
<正>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
<正> 义利之辨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内容较为复杂。仅目前对重义轻利这一命题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就已有多种歧异的结论,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认为义字仅属伦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