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产作家”沈从文,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若按题材类型进行分类,大致分为都市题材和湘西题材。这两类题材类型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爱憎情感,对都市偏执的厌恶和反感,对湘西偏执的热爱和赞美。而湘西题材小说,无疑是其整个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的一部分。论文试图以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作为论题,从文化人类学这个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切入。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去探寻“野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从中开掘出文本的独特奥秘与潜在价值;去发掘作者独特的思想信仰与追求,从中找寻他为医治现代文明异化开出的“良方”——一种鲜活的、理想化的“文化模式”。除此之外,沈从文作为一个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家,一个真诚的历史记录者,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湘西,对其作品的人类学解读,为我们了解湘西世界的生活原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照。论文首先从作家的主体性方面对作品中展现出的那种野性的思维方式进行追根溯源,分析现实中带有原始意味的湘西对沈从文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沈从文如何通过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结构作品。其次,主要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湘西题材小说这个文学的客体进行剖析,从一些细节方面论述沈从文如何在作品中建构起一套“野性思维”的模拟系统。最后,从文化隐喻的角度,来探寻“野性思维”的价值所在。“野性思维”是相对于“文明思维”而言的,它代表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形态,代表着一种古朴美好的人性。“野性思维”下的乡野小民身上展现出的是自由旺盛的活力,相对于现代文明人身上所具有的病态人性、萎缩的生命力,他们更加具有生命的魅力。沈从文在作品中通过展现一系列有关湘西部落民族精神文化的材料,建构起一种新鲜的文化体系。“野性思维”在现代的遗存方式被沈从文刻意挖掘、升华起来并被赋予医治性功能。他寄希望于一种新的文化的整合,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建构。他希望以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来拯救现代文明,来塑造新的人性,来建立一种强健的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