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教育这个名词,是清末伴随着国外各种教育学说传入我国而出现的。它主要是指国家和社会公共团体为提高失学民众和全体国民素质,在学制系统以外,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而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知识增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大多数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来说,再次进入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已不实际,而社会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天津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都市,发展社会教育事业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和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城市进步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整理和研究近代天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必要的。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尽可能地展现了天津社会教育的原貌。文章主要介绍了从1905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这一阶段天津社会教育的萌芽、发展和繁荣的概况。社会教育的每一次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民间和政府的推动,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天津社会教育萌芽于晚清时期。民国成立后,天津社会教育围绕着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众教育三个中心内容展开,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天津社会教育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但是由于合适的教材和专业人员缺乏、战乱、经费不足、城乡资源不均衡等各种原因的困扰,民国前期天津社会教育一直存在二次失学和覆盖率低的问题。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让人们了解过去天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了解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功能,同时去思考在当代,天津的社会教育应该采取何种内容和形式,如何继续发挥服务社会大众、教育社会大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