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源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o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导致8百万人发病,2-3百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强调遏制结核病行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结核分枝杆菌(MTB)是结核病的病原菌。MTB在感染宿主机体的过程中,与宿主抗原递呈细胞一一树突状细胞(DCs)的相互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应答起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DCs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外来物质,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并将其呈递给效应性淋巴细胞,激发宿主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因此结核分枝杆菌与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感染初期机体发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了解细菌.宿主作用机理,为阐明结核分枝杆菌逃避免疫的机制提供依据。 本研究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H37Ra株感染人源树突状细胞前后的全细胞蛋白表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H37Rv株的感染能特异地引致差异表达蛋白斑点23个。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其中的4个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4个明确的肽指纹图谱,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分析,确定这4个蛋白质分别为人亚砷酸诱导ATP酶I(hASNA-I),膜联蛋白IV(A肌exinIV),γ-肌动蛋白(γ-actin),热休克蛋白27(HSP27)。上述发现有助于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早期导致的树突状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一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探索方向。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细菌一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在转录组水平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树突状细胞后所导致的差异变化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H37Rv株感染树突状细胞所特异引致上调表达的4个蛋白,其在转录水平上也呈上调表达。上述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树突状细胞的蛋白质组水平以及转录组水平的研究,较全面地探讨了结核分枝杆菌入侵宿主机体过程中,细菌一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阐明细菌入侵机制与潜伏机理,为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的新疫苗、新型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探索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已被IEEE802.17标准化的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新的MAC层协议,也是业界第一次为基于分组的业务而优化的城域网络体系结构,是城域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网络流量的增
学位
生物组织的弹性(硬度)变化往往与其病理变化有关,因此组织的弹性信息能作为许多疾病的诊断依据,如肿瘤、乳腺癌等。超声弹性成像是继黑白B超和彩超之后的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