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补偿是改善高密度老城区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存量优化背景下,解决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缺失的问题、化解多方矛盾,提出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我国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策略,重塑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品质、改善高密度老城区的空间环境质量是本文的研究主旨。首先,从时代背景、发展趋势、现实问题三方面阐述,结合国内外有关高密度城市设计和公共空间补偿的文献研究,明确了在存量优化背景下进行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公共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为理论基础,剖析了公共空间这一城市空间实体的特殊性。进一步从城市建设的历史根源、市民的需求变化、指标体系的缺位、政府开发建设的理念误区、供给者的在开发运营中的经济利益追求五个方面分析了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的缺失原因。最后提出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供给和需求矛盾的本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以大连市中山区为例,从空间和社会的双重维度评价了其公共空间的供给现状,并提取了公共空间缺失的空间单元,从缺失空间单元的历史、区位、功能等层面进行剖析。然后,应用需求指数量化了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的需求特征,得出使用者对于不同空间类型、不同功能类型、不同规模尺度的需求特征。最后归纳出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供给现状不足、土地资源有限及公共空间生产逻辑转变的三个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供需矛盾的核心问题,以此作为下文公共空间补偿的案例分析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然后,通过研究中国香港和日本的两个案例,从空间设计模式、激励政策、管理运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进而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研究归纳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对比我国当前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制度设计探索和相关实践案例探索的概况,提出我国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我国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问题与不足,从空间设计和制度设计两个层面提出了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原则和策略。包括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效率与公平兼顾、生态优先可持续的三个原则;挖潜可作公共空间的空间资源、提高公共空间可达性和可识别性、优化公共空间的功能和空间品质的三个空间设计策略;细化公共空间补偿的设计要求、健全公共空间补偿的管理机制、完善公共空间补偿的保障制度的三个制度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