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优化下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策略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s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空间补偿是改善高密度老城区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存量优化背景下,解决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缺失的问题、化解多方矛盾,提出具有针对性、适用于我国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策略,重塑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品质、改善高密度老城区的空间环境质量是本文的研究主旨。首先,从时代背景、发展趋势、现实问题三方面阐述,结合国内外有关高密度城市设计和公共空间补偿的文献研究,明确了在存量优化背景下进行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公共空间的公共物品属性为理论基础,剖析了公共空间这一城市空间实体的特殊性。进一步从城市建设的历史根源、市民的需求变化、指标体系的缺位、政府开发建设的理念误区、供给者的在开发运营中的经济利益追求五个方面分析了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的缺失原因。最后提出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供给和需求矛盾的本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以大连市中山区为例,从空间和社会的双重维度评价了其公共空间的供给现状,并提取了公共空间缺失的空间单元,从缺失空间单元的历史、区位、功能等层面进行剖析。然后,应用需求指数量化了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的需求特征,得出使用者对于不同空间类型、不同功能类型、不同规模尺度的需求特征。最后归纳出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供给现状不足、土地资源有限及公共空间生产逻辑转变的三个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供需矛盾的核心问题,以此作为下文公共空间补偿的案例分析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然后,通过研究中国香港和日本的两个案例,从空间设计模式、激励政策、管理运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进而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研究归纳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对比我国当前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制度设计探索和相关实践案例探索的概况,提出我国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我国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问题与不足,从空间设计和制度设计两个层面提出了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空间补偿的原则和策略。包括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效率与公平兼顾、生态优先可持续的三个原则;挖潜可作公共空间的空间资源、提高公共空间可达性和可识别性、优化公共空间的功能和空间品质的三个空间设计策略;细化公共空间补偿的设计要求、健全公共空间补偿的管理机制、完善公共空间补偿的保障制度的三个制度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高中生命科学教学实践,应用概念转变文本的方法对相异构想转化进行研究,为教师指导学生概念学习提供新的思路。
粗糙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属性约简,算法复杂性是制约约简应用于大样本知识发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邻域模型下的约简问题.本文分析邻域粗糙集模型的数学性质,利用正域与属性集的
杭深线自开通以来,路基病害逐渐显露出来,针对温州南站站内路基不均匀沉降,出现的路基空洞、陷穴病害,首先利用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检测,探明路基塌陷范围及深度;其次分析路基
数学的美学特征孙启放数学作为现实世界中数量系和空间形式的规律性的科学,它要得到的是关于客观世界确定的、不可疑义的真理性认识。数学在思维方式上,以逻辑思维为主,这与传统
海洋放线菌处于高盐、高压、低温、低营养物质的生存条件下,造就了其独特的代谢和防御系统。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细胞毒性、免疫抑制等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将有
【正】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业保持了持续增长、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全面发
以环境、馆藏资源、服务方式和硬件设备等9个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方法,以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分析数据的基础,对江西省内的20所图书馆
本文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地区产业网络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合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其产业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求解的基本对策.
我国农作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撂荒制、休闲制、轮种制和集约制.本文简要介绍这四个时期中作物生产的主要特征,同时对引起农作制度演进的主要历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