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具体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预后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观察组为慢性心衰失代偿或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及全因死亡事件终点者;余对照组为预后良好者。住院时填写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MLHFQ评分),并采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统计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存活率,以及存活和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结果:(1)11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8个月,其中观察组32人,对照组81例,失访10例,失访观察组3例,对照组7例。老年心衰患者病死率为28.2%,所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12、18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6%、82.5%、71.8%。存活患者平均年龄(63.51±7.35)岁,死亡患者(61.00±8.13)岁,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t=1.174,P=0.285)。(2)对研究的10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计量资料显示患者的年龄、BMI指数、血Na+、MLHFQ评分(情绪领域、身体领域、总分)、NT-ProBNP、LVEF;计数资料显示有无吸烟、高脂血症、心房颤动、贫血、低白蛋白血症、扩张性心肌病、NYHA分级、有无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无使用ACEI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肝和肾功能不全是引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NT-ProBNP、LVEF、有没有使用β受体阻滞剂、MLHFQ评分以及BMI指数是导致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欠佳,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患者预后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结合预后影响因素制定有效诊疗及预防措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生命质量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