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不仅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在吸收固定大气CO2、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碳贸易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的热点问题,这进一步触发了人们对森林固碳问题的持续关注。本文基于中小尺度区域,以山东省泗水县森林为对象,利用森林二类调查获得的资源数据研究了县级区域森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问题。通过对整个县域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的测算研究,可为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地方森林今后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测算县级区域碳汇,文中的有林地乔木层碳储量运用专门建立的碳含量方程直接得出,这不仅体现了计测方法的创新,而且其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测定值也更具可靠性和权威性,因而对指导县级森林碳汇生产及碳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山东省泗水县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本课题前期研究得到的7组碳含量方程,并辅以常用碳参数综合测算了泗水县境内的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如下:(1)泗水县森林总碳储量为324.48×104 t,各植被类型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为:有林地(73.37%)、疏林地(15.12%)、经济林(8.31%)、未成林造林地(1.71%)、村镇树(0.86%)、灌木林(0.32%)、苗圃(0.31%)。泗水县总碳储量主要分布于有林地(73.37%)和疏林地(15.12%)中,二者占据了泗水县总碳储量的88.49%。(2)泗水县森林碳密度为72.38 t?hm-2。不同植被类型碳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林地(84.40 t?hm-2)、经济林(64.54 t?hm-2)、疏林地(60.67 t?hm-2)、灌木林(26.57 t?hm-2)、苗圃(24.10 t?hm-2)、未成林造林地(23.70 t?hm-2)、村镇树(23.11 t?hm-2)。(3)作为泗水县森林碳储量的最大来源,有林地按树种划分,其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杨树(134.50×104 t)、侧柏(59.89×104 t)、刺槐(18.61×104 t)、其它乔林(14.55×104 t)、松类(4.75×104 t)、混交林(4.08×104 t)、栎类(1.70×104 t)。其碳密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栎类(158.75 t?hm-2)、混交林(141.63 t?hm-2)、侧柏(132.28 t?hm-2)、其它乔林(89.10 t?hm-2)、刺槐(85.29 t?hm-2)、杨树(71.93 t?hm-2)、松类(61.35 t?hm-2)。本论文对泗水县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同时分析并阐明了山东省泗水县各不同植被类型碳储量及碳密度的关系。该研究不仅为泗水县的森林碳汇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县级碳汇计量研究和评价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