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理论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它自古与神话、巫术、宗教以及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仪式与文学在叙事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首先,仪式属于表意符号,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在文学文本中可以传达情感或思考、感悟。对于揭秘文学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仪式与神话等的渊源共生关系,使得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原型意义,因此仪式成为文学的母题。第三,仪式有很强的结构性和程序性,对于设置文本情节,增添叙事悬念有重要作用。第四,仪式作为文化形态与文学文本构成互文关系,二者相互作用,获得更多广阔的意义空间。新时期小说中出现大量的仪式书写,是受作家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时代背景和文化因素等的影响。新时期小说作家的童年或青年时期大多都是在乡村渡过的,因此对于乡村的民间文化有很多直观的体验和经历,而这些构成其今后创作的主要源泉。新时期是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作家们自觉担任起思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选择、融合或交流问题,将西方先进的理念与传统的民间文化结合。另外,作家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是其选择仪式书写的重要因素。比如,回归田野倾向的“风俗记录人”韩少功,和在民俗书写基础上注重仪式象征性的“仪式化”书写的莫言,受到其从小耳濡目染的巫楚文化和齐文化影响,更倾向于对民间非主流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回归。韩少功和莫言小说中的仪式书写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仪式和危机仪式两大部分。日常生活仪式主要是具有回归田野倾向的仪式书写,比如婚嫁、丧葬、节令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所寄寓的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以及对自身族群(群体)的认同。危机仪式与弱者地位逆转和政治隐喻相关,表达作者对生命、政治、个体存在等的关怀。从仪式理论的角度探究新时期小说,并非只是作家猎奇的工具,它自身的文化意义与文学文本的内涵发生关系,从而对于表达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推动情节、人物、主题发展、升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