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兰州市民日常生活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有中国的“陆都”之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东部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众多处于沦陷区的民众为躲避战乱来到兰州,给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变化。1940年代是各方面均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亦概莫能外。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研究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之一,1940年代,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变化显著。物质生活方面,市民的衣、食、住、行变化明显,物质生活条件总体上较之1940年代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受1940年代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物价水平、收入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物质生活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发展历程历经波折。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在1940年代出现了新的现象,传统的娱乐形式继续发挥着作用,同时,众多新颖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陆续出现,诸如电影、体育运动、广播、音乐会、文化沙龙等。新的市民文化场所的成立,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充实和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民结婚礼俗逐步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一些社会陋习遭到抵制并消除。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在1940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下,普通市民思想观念的变迁。新的思想观念在市民中逐渐得到确立,并指导着市民日常生活的进行,成为兰州市民日常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标志之一。但是,不可否认,本时期兰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众多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问题,例如黄赌毒和迷信问题、疫病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等。除这些问题外,新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市政基础设施问题、交通安全问题、饮水问题、住房问题等。因此,对1940年代兰州市民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市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总结其发展脉络与变化原因,不仅可以呈现1940年代兰州社会的变迁历程,兰州市民生活的整体风貌,而且还可以为构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提供些许参考。
其他文献
2019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
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新型经营主体越来越多,机械化作业代替传统种植模式,如整地、播种、喷药、收获等,为全面掌握小麦全程机械化喷药对小麦发育及产量是否造成影响,我们做
穿琥宁注射液是由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后,再生成单盐而制成的微黄色灭菌水溶液,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等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脑内SOD、MDA和GSH-P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200~2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
彰武县沙区广泛,植树造林过程中树木的成活率非常低,并且幼小树苗经常受到风吹沙打,土壤干燥问题严重,这些对植树造林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影响。经过调查学习研究发现,100cm以
水是一切万物之根本,在现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着不可估量的位置。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块,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因此,为了改善这种严峻的局面,各级政府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