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分析相互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观察MEK抑制剂U0126干预后pERK、PCNA及GFAP表达的变化,探索MEK/ERK通路在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意义,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78只,质量250~300g。随机取6只作为假损伤组,余72只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损伤组、DMSO组(损伤后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U0126治疗组(损伤后注射U0126组),每组24只。单纯损伤组、DMSO组和U0126治疗组均取1天,4天,7天及14天时间段,每组每时间段均6只,行T12椎体水平后路椎板切除开窗。假损伤组只打开椎板,不打击脊髓;单纯损伤组、DMSO组和U0126治疗组均采用改良Allen’s法以10g×6cm力撞击脊髓,制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U0126治疗组伤后给予腹腔注射MEK抑制剂U0126(20μg/只,每天1次,连续7天,用DMSO溶解后注射),DMSO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DMSO溶液,假损伤组、单纯损伤组不予注射药物。伤后当天、术后1天、4天、7天及14天对每组大鼠行BBB评分;术后1天、4天、7天及14天取脊髓标本行HE染色、pERK、PCNA及GFAP免疫组化染色等,光镜下观察,计算阳性细胞数量。所得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行为学评分:大鼠脊髓伤后当天,双后肢运动能力明显受限,BBB评分达到最低的0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单纯损伤组、DMSO组和U0126治疗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U0126治疗组恢复速度较单纯损伤组、DMSO组更快(P<0.05),单纯损伤组、DMSO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差异(P>0.05)。术后14天单纯损伤组、DMSO组大鼠BBB评分最高达到10分,而U0126治疗组可达到13分;2、假损伤组大鼠脊髓pERK、PCNA仅少量表达,单纯损伤组pERK、PCNA的表达水平与假损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为脊髓损伤l天后表达水平显著增高,7天后达到高峰,14天末回落;3、假损伤组大鼠脊髓GFAP仅在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及突起中表达,单纯损伤组GFAP的表达水平与假损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脊髓损伤后1-14天内其表达呈进行性增高趋势;4、脊髓损伤后pERK与PCNA之间、PCNA与GFAP之间、pERK与GFAP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1=O.907,P<0.05;r2=0.823,P<0.05;r3=0.807,P<0.05);5、单纯损伤组与DMSO组相比pERK、PCNA及GFAP的表达各时间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U0126治疗组与单纯损伤组、DMSO组相比损伤后7天及14天pERK、PCNA及GFAP的表达下调,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pERK、PCNA及GFAP表达明显增多,表达数量相互间成正相关,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后可能通过激活MEK/ERK信号通路使ERK磷酸化而活化,并促使胶质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引起胶质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2、MEK抑制剂U0126可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双后肢行为学的恢复;3、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应用MEK抑制剂U0126可减少星型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MEK/ERK信号通路使ERK磷酸化减少,抑制其对胶质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促进作用,从而减少星型胶质细胞的增殖及胶质瘢痕的形成,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