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身体,身体是身/心统一的整体。人的意识、思想栖居于人们的身体,身体不仅仅是肉体,身体是灵魂与肉体同构的混合体。雕塑与身体密不可分:身体既是雕塑诞生之地;身体往往也是雕塑的对象;身体又是雕塑家和观者沟通的桥梁。雕塑的身体形象是创作主体的身体投射,而创作主体的身体又来自权力对身体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将从哲学、社会学的身体观念出发,通过社会对身体的形塑、雕塑中的身体形象、雕塑家的身体、观众的身体,以及材料、场域、观念的具身性呈现等维度,展开对中国现、当代雕塑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身体观和身体现象的讨论。 尽管雕塑所涉及的身体是多维度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身体放在生物性的维度来观看、解剖和模仿,同时身体在雕塑理论和批评中也常常是缺席的,所以本次研究将以身体为视点,把身体问题纳入中国现、当代雕塑的研究之中。本次研究将以相关的身体理论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梳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身体维度的变化,从身体的角度解读和阐释雕塑形态与社会形态的互文性。身体理论的研究在雕塑领域属于前沿探索,所以本次研究立足于艺术社会学立场,有别于80年代的艺术本体论,在目前身体哲学和身体社会学已经研究的理论成果上,对雕塑理论和创作实践展开研究。以艺术社会学为出发点,以身体为基点的交叉研究,丰富和弥补雕塑研究的视野和盲点。过去雕塑理论和实践是建立在以形态、空间、结构为雕塑本体论的研究,这在认识论上造成雕塑只是一个独立的物理形态。本次研究试图把身体作为载体,从形体到身体,从空间到场域,从物理的材料到具身感知的材料,梳理出中国雕塑发展的身体维度。当今,商业社会极易造成身体变成欲望的肉体,人们越来越远离“物”本身,消费变成了对符号的消费,并最终消灭身体。在拟像和拟真的世界里如何保持身体的在场,对雕塑实践有着指导的意义。同时,对东方美学的当代价值的重新关注,是中国雕塑在国际化当代艺术的潮流中进行本土化建构的必经之路,重读东方关学中的身体哲学,既反对身/心割裂的二元论;又要反对“泛身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