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马氏文通》对中学语法教学的价值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8年,马建忠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出版。马建忠意在揭示汉语的规律,希望能借助语法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使孩童尽快掌握学习语文,从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使“民富国强”。   《马氏文通》问世后,语法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也开始有了语法教学。但是长期以来,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过于强调有时又趋于淡化。人们对语法教学究竟能否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产生了怀疑,进而追根求源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马氏文通》。   本文考察《马氏文通》的写作目的,认为它是一部专门为语法学习而撰写的语法专著。文中分析了《马氏文通》产生之后在中学语法教学中的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的情况,认为语法学习是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产生“语法无用”论,要求“淡化语法”甚至“取消语法”,并非语法本身无用,而是教学目的不明、教学内容不当、教学方法僵化的必然结果。   基于以上分析,从教学语法的角度挖掘《马氏文通》对中学语法教学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其理想价值、学术价值、实践价值三个方面。   马建忠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能跳出几千年语文教育的固有传统,提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致力于语文教育改革的探索,其思想是先进的,实践是积极的,功绩也是巨大的。   尽管人们曾经对语法教学究竟能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产生过怀疑,但语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使用语言,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马氏文通》不是使中学语文教学抛弃优良传统,走上“工具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歧途的“罪魁祸首”,而是中学语文教学借鉴他山之石,走向“科学化”道路的先驱。无论基础课程如何变革,中学语法教学都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并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氏文通》对中学语法教学的价值都是值得并应该受到人们关注的。
其他文献
盛可以在新世纪初登上文坛,其作品风格冷峻凌厉,常常单刀直入地描写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反映当下生活和日常冲突,展现生活的疼痛,揭露人性的隐疾,探索人与城的社会关系,勾勒出了“沉默
黄永玉是位全才艺术家,艺术创作涵盖诗歌、小说、绘画、木刻、雕塑、书法、设计等诸多领域,其作品风格独特,别具一格。黄永玉在穿越“中西”、融会“古今”的艺术道路上另辟蹊径
游仙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特殊样式,肇始于先秦,在汉代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魏晋时期达到了鼎盛。汉代作为游仙诗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整个游仙诗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全
山寨现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热点景观,同其它社会现象一样,它的出现与发展缘于多方面因素的促成,是时代演进与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尽管山寨现象来势迅猛,但人们真正对它
“70后”作家从出现至今一直是媒体和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它最早被提出是在1996年2月,陈卫主编的民间文学刊物《黑蓝》上,至此便有了关于“70后”作家的一系列争论,关于“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