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山西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秉持比较优势战略,自足于本地的要素禀赋,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满足我国各地区能源资源需求的同时,在推动全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资源型产业是山西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从而培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是山西省的主导和支柱产业。然而,过渡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使我省产业结构普遍具有重型化、初级化、单一化的特征,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发展问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然成为制约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的瓶颈。新常态背景下,准确定位供给要素在解决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索要素结构向高端、高级化演进的重要途径,优化要素配置,是破解我省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发展难题、实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前述背景下,本文以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结构均衡发展为切入点,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解析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结构均衡同固定资产投资、劳动者平均报酬、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供给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供给要素条件的变化对我省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间结构均衡发展问题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对相关理论、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从理论高度为本文在后面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指标的确定部分奠定一定的基础;分析山西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均衡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失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以及结论部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1、把工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具体资源型产业指采矿业、部分制造业(四个与资源加工制造有关的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除此以外的制造业均为非资源型产业。2、非资源型产业的资本要素供给程度对产业结构均衡的影响程度最大,加大非资源型产业的投资有利于最大限度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3、非资源型产业劳动力要素供给程度的影响作用次之,实现产业结构均衡,要从对非资源型行业实行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最大限度实现员工、企业和产业的共融发展。4、资源型产业技术要素供给程度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小,实现山西产业结构均衡,要从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