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中,激励问题在整个20世纪都颇受关注。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具体来说,是指人在内外诱因的刺激下引起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最后通过激励手段以达到调动行为积极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激励不仅可以适用于企业管理,也可运用于教学管理。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探究激励问题在教学中的运用。然而,对于具体的激励理论在教学中的探讨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还相当缺少。针对此现象,本研究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为实验被试,以自主学习汉语词语为实验任务,通过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对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的激励效果、心理机制及其对不同学生的应用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以期检验管理上的激励理论能否运用到教学中,并且比较不同的激励方式作用效果如何,对不同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激励效果。实验中,我们采用目标激励、强化激励和控制组的单因素实验设计,通过前测,将被试平均分成三组。对于目标激励组的被试,我们告诉他们要学习和记忆下发的词语,15天后要听写,并且安排他们每天学习四个词语;对于强化激励的被试,主试会根据作业情况给予表扬和奖励;作为对照,控制组的被试不给于任何激励措施。15天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听写测试和认读测试,结果发现,实行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的学生听写成绩都显著好于控制组,但是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两者之间没有差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根据前测成绩把学生分为学优生和学困生,将学生的类型纳入进来,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学生类型跟激励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两种激励方式对于学优生都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但对于学困生来讲,只有强化激励起到了促进作用,目标激励效果不显著。针对此结果,我们从激励理论的心理机制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最后,从研究结论和研究设计上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研究设计和方法上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