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极为突出,按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线,1978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表现出整体性的农村贫困特征,贫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目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农村绝对贫困全面消除。但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性政策在带来效率优先的同时,也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困境。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减少农村相对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依然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战略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看,城镇化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将是需要长期探索的科学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4个方面展开城镇化与农村减贫相关问题研究:城镇化是否有利于农村减贫?如果有利于农村减贫,减贫效应如何?减贫机制是如何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在城镇化农村减贫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又该如何破解?这一研究旨在为中国农村持续减贫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了城镇化与农村减贫内在关联、城镇化农村减贫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例,运用中西部22省(市、区)、典型省份(云南省)及典型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及减贫路径,并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城镇化促进农村减贫的现实困境及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城镇化推动农村持续减贫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城镇化与农村减贫存在着内在关联。即:在城镇化推动下,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削弱了城乡二元对立,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因而推动了农村减贫。
2.在城镇化推动农村减贫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富人和穷人4大行为主体,立足于各自行为动机的基础上,将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共同参与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穷人/富人共同参与、市场配置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产出效率,进而促进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和能力提升,推动了减贫。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要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要素与市场有效对接,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价值体现与价值增值,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作用主要在于有效解决了农村消费需求的不足,进而抑制投资需求,阻碍经济发展的困境,有利于破解低收入水平下的贫困恶性循环陷阱。
3.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产生了较明显的农村减贫效应。从实地调研的微观农户看,城镇化主要增加了其工资性收入,贫困人口城镇化后人均工资性收入提高了约500元,工资性收入占比提高约4%~6%,进而带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约400元,对减缓贫困发挥了明显作用。从区域层面看,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依然明显,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非农就业及改善基础设施是城镇化推动农村减贫的主要路径。
4.实证分析结果同时也表明,城镇化虽然能促进农村减贫,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减贫效应会逐渐减弱,甚至会不利于农村减贫。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均等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迫使非农就业门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扩大及农村人力资本难以提升等现实困境,将会给城镇化促进农村减贫造成巨大阻碍,引致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出现“U”型减贫特征。因此,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走出困境。具体可以通过税收制度改革等收入分配调控、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果。
城镇化战略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从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看,城镇化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将是需要长期探索的科学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4个方面展开城镇化与农村减贫相关问题研究:城镇化是否有利于农村减贫?如果有利于农村减贫,减贫效应如何?减贫机制是如何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在城镇化农村减贫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又该如何破解?这一研究旨在为中国农村持续减贫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了城镇化与农村减贫内在关联、城镇化农村减贫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例,运用中西部22省(市、区)、典型省份(云南省)及典型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及减贫路径,并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城镇化促进农村减贫的现实困境及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城镇化推动农村持续减贫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城镇化与农村减贫存在着内在关联。即:在城镇化推动下,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削弱了城乡二元对立,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因而推动了农村减贫。
2.在城镇化推动农村减贫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富人和穷人4大行为主体,立足于各自行为动机的基础上,将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共同参与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穷人/富人共同参与、市场配置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产出效率,进而促进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和能力提升,推动了减贫。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要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要素与市场有效对接,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生产要素的价值体现与价值增值,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作用主要在于有效解决了农村消费需求的不足,进而抑制投资需求,阻碍经济发展的困境,有利于破解低收入水平下的贫困恶性循环陷阱。
3.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产生了较明显的农村减贫效应。从实地调研的微观农户看,城镇化主要增加了其工资性收入,贫困人口城镇化后人均工资性收入提高了约500元,工资性收入占比提高约4%~6%,进而带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约400元,对减缓贫困发挥了明显作用。从区域层面看,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依然明显,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非农就业及改善基础设施是城镇化推动农村减贫的主要路径。
4.实证分析结果同时也表明,城镇化虽然能促进农村减贫,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减贫效应会逐渐减弱,甚至会不利于农村减贫。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均等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迫使非农就业门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扩大及农村人力资本难以提升等现实困境,将会给城镇化促进农村减贫造成巨大阻碍,引致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出现“U”型减贫特征。因此,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走出困境。具体可以通过税收制度改革等收入分配调控、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