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常见症状、药物及手术治疗前后生殖内分泌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各自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和比较,从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收集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确诊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女性患者共88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药物组26例、手术组42例和药物一手术组20例。至2007年2月,分别随访了她们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生殖生育情况。参考北京协和医院的疗效评估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
1.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表现以月经异常者最常见,88例中出现87例,占98.9%(87/88),其中闭经者61.4%(54/88),月经延迟者26.1%(23/88),月经稀发者11.4%(10/88)。此外泌乳也较常见,88例中出现55例,占62.5%。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不孕15.9%(14/88),头痛11.4%(10/88)以及视力异常6.8%(6/88)。出现闭经一泌乳一不孕三联症(Forbis.Albrighc综合征)者8例(9.1%),闭经~泌乳两联症者29例(33.0%)。有1例患者仅表现为:PRL升高而无任何临床症状,MRI检查证实垂体微腺瘤。
2.Ib期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中泌乳素(PRL)≥200 ng/m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a期微腺瘤患者,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3.治疗后各组PRL值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与此同时,药物组的卵泡刺激素水平,手术组的黄体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手术组与药物-手术组的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也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4.总治疗有效率为73.9%,其中药物组有效率69.2%,手术组治疗有效率81.0%,药物-手术组治疗有效率65.0%,三个治疗组的疗效,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总受孕率63.2%,活胎率52.6%,治疗后6月内的妊娠率达66.7%。药物组活胎率87.5%,手术组活胎率33.3%,药物-手术组活胎率20.0%,三个治疗组的妊娠率经卡方精确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按最终的治疗方法,将药物治疗(药物组)与手术治疗(手术组及药物一手术组)方法进行两两比较,药物治疗的妊娠率高于手术治疗的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
5.药物组产生药物副反应者53.8%,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体位性低血压、便秘和脱发,通过改变用药方法,延长用药时间都得到明显改善。1例轻度肝损者在停药后肝功能即恢复正常。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24.2%,主要表现为脑脊液鼻漏、一过性尿崩、鼻出血和垂体功能低下。1例为术后复发。
6.药物治疗后PRL水平是否在1月后恢复正常是预测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1月PRL水平立即恢复正常者其疗效明显高于未立即正常者,其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后PRL值下降幅度是否大于20倍是预测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术前PRL值/术后PRL值≥20倍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其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1、MRI在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诊断中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在血PRL≥200ng/mL,患者中Ib期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发生率高。
2、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
3、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治疗后的前6个月是关键期,尤其是1~3个月。
4、短期内血PRL水平恢复与否以及:PRL下降的幅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之一。